法国这次算是捅了马蜂窝,北约首次扣押俄罗斯油轮,中国北极航线破局。10月1日,法国海军突击队在圣纳泽尔港外海,直接强行登了“博罗凯”号,而这船其实挂着贝宁国旗,装的是75万桶印度订的原油,且全程被媒体拍了个正着。 事后法国政府给出的理由,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一边说这船是欧盟制裁的“影子舰队”成员,一边又扯它涉嫌参与丹麦上空的无人机袭扰,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理由站不住脚。 欧盟列的“影子舰队”名单里,光德国企业偷偷卖给俄罗斯的旧船,就有230艘,法国自己之前也没少掺和这种灰色交易,更别说被扣的原油买家是印度,印度压根就没加入对俄制裁,法国这操作跟在国际航道上抢第三方的货没区别。 更要命的是,法国这事儿连国际法都没沾上边。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说,只有船旗国才有资格管自己的船,贝宁外交部当天就紧急召见法国大使抗议,直言“这是对国际法的粗暴践踏”。俄罗斯那边也没惯着,第二天就在波罗的海扣了,爱沙尼亚的“绿色钦佩”号油轮,第三天直接派核潜艇去北海搞反潜演习。 最狠的是俄罗斯经济部直接列了份,西方在俄3120亿美元资产的清单,放话“谁动俄资产,俄就动谁的在俄资产,额度一比一实时算”,这一下就把法国逼到了两难境地。要是拿不出实锤证据,不仅得放船赔钱,还得丢了国际信誉。 其实法国这么干,说到底是国内政治出了问题。马克龙支持率都跌破30%了,想靠“硬刚俄罗斯”转移民众对高通胀的不满,可他显然没算到俄罗斯的反制这么快、这么狠。早在2025年7月,俄海军就开始在英吉利海峡给油轮常态化护航,芬兰湾更是直接启动武装护航机制,之前爱沙尼亚想拦俄油轮,苏-35S战机直接用雷达锁定了北约的舰机,逼得对方只能撤退,现在法国主动挑事,简直是往火药桶上凑。 可就在法国扣船把全球航运,搅得鸡犬不宁的时候,中国这边却传来了好消息。“伊斯坦布尔桥”轮从宁波舟山港启航,开了条18天直达英国的北极新航线。这条航线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短了22天,单箱运输成本降了28%,思格新能源公司出口欧洲的储能设备走这条线,不仅成本少了40%,还能刚好赶上圣诞季的备货高峰。 更重要的是,北极航线避开了马六甲海峡、亚丁湾这些容易出事儿的地方,海盗袭击风险直接降了90%以上,宁波舟山港也借着这条线,成了全球唯一能连四大洋的港口枢纽,世界航运的格局这下算是被改写了。 而且,中俄在北极的合作,早就不只是做生意那么简单了。两国专门成立了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2024年就开通了集装箱班轮北极航线,跑了20个往返;“北极快线1号”光一年就运了2万多标准箱,俄罗斯的木材、纸浆这些资源,顺着“冰上丝路”不断往中国运。最有象征意义的是,中国的“雪龙2号”破冰船已经能在北极夏季独立通航了,可美国至今只有2艘老旧的破冰船,在北极这块儿明显跟不上趟儿。 另外,法国这一扣船,也把北约内部的裂痕彻底露了出来。比利时直接反对动那笔冻结的1400亿欧元俄资产,因为90%的钱都存在布鲁塞尔清算中心,一旦违约,比利时的国家信用就得栽进去;德国经济部的官员私下也承认,欧盟对俄制裁让欧洲天然气价格涨了400%,德国工业的产能利用率都降到65%了。 更讽刺的是,法国扣的“博罗凯”号,实际控制权在一家开曼群岛的公司手里,西方那套制裁根本查不到真正的利益链,说白了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还有就是,中国北极航线一开通,西方对航运通道的垄断算是彻底破了。高盛预测,到2030年北极航道的货运量能突破3000万标准箱,占全球贸易量的6%,这意味着苏伊士运河每年得少赚1200亿美元通行费,欧洲港口的中转优势也得被北极航线抢走不少。更关键的是,中国通过北极航线直接连北欧,不用再走美国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和南海,战略安全系数一下子提上去了。 最有意思的是,法国在大西洋扣俄油轮的时候,俄罗斯的“影子舰队”正借着北极航线往亚洲运石油。那些挂着方便旗、关了应答器的油轮,在北极冰层的掩护下根本不好找。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通过北极航线出口的石油涨了230%,西方制裁造成的损失全被这补回来了。 说到底,法国扣船这事儿,就是西方霸权主义在那儿垂死挣扎。他们还想着用“法律”当幌子维持旧秩序,却没看清游戏规则早就被新兴力量改了。 事实上,这场博弈到最后,输的肯定不是俄罗斯,而是那些沉迷“规则霸权”的西方国家。北约那根制裁大棒,终究抵不过市场规律和技术变革。以后的世界,再也不是几个国家说了算,而是那些真能拥抱全球化、尊重市场的国家才能主导——这大概就是法国扣船事件最该让人明白的道理。 参考资料:新华社
法国人高调扣押俄罗斯油轮,可惜很大概率玩了个寂寞。首先这艘油轮根本不是俄罗斯
【18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