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心里明明满是欣赏,话到嘴边却咽了回去;想要真诚赞美,出口却成了平淡的客套。 曾经的我,也深陷在这种“嘴甜羞耻”中。 我总认为,嘴甜等同于讨好和虚伪,于是把自己包裹在沉默与含蓄里,成了一个羞于表达的人。 直到后来才明白,这种毫无来由的羞耻感,不知让我错过了多少机会和缘分。 如今我才懂得,真正的嘴甜,不是曲意逢迎,而是一种真诚的情绪价值,是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社交投资。 所以我想对你说:请大大方方地戒掉嘴甜羞耻,你会发现,世界对你温柔了许多。 我认识一位做商务合作的朋友小林,她是团队里的“签约高手”。 有次我问她秘诀,她笑着说:“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真心实意地发现别人的好,并且不怕说出来。” 她分享了一个故事。 有次和一位潜在合作伙伴洽谈,对方一开始态度谨慎,对话始终隔着一层纱。 聊到中途,小林注意到对方手机屏保是一张星空摄影照片,便自然地问起。 得知是对方自己拍摄的,她真诚赞叹:“您这构图和曝光处理得真好,一定花了不少心思研究吧?” 就这么一句话,瞬间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 那天,他们从星空摄影聊到人生理想,合作自然也顺利敲定。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好、事业发展顺的人,多半都懂得如何真诚表达。 对伴侣不吝赞美,感情愈发甜蜜;对朋友及时肯定,友谊更加牢固;对同事表达感谢,职场之路更顺畅。 嘴甜不是技巧,而是心意;不是虚伪,而是智慧。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个人的言语,其实就是他生活的写照。嘴硬的人,路通常越走越窄;嘴甜的人,运往往越来越好。 想起老家小区旁有家早餐店,老板娘手艺一流,但生意始终不温不火。 问题出在她丈夫身上——那位负责收钱招呼客人的大叔,总是一副严肃表情。 客人夸包子好吃,他面无表情地回一句“嗯”;有人建议增加外卖服务,他直接反驳“忙不过来”。 渐渐地,熟客们也懒得寒暄了,买了东西就走。 转折发生在老板娘生病那段时间,他们的女儿回来帮忙。 女儿完全不同,见到老顾客就说:“张阿姨,您今天气色真好!李叔叔,您这外套真精神!” 有客人夸豆浆香浓,她笑着回应:“您真是行家,这是我们今早现磨的!” 她还细心记住熟客的喜好,王奶奶不要香菜,刘爷爷喜欢皮蛋粥煮久一点。 短短一个月,店里气氛完全变了。顾客愿意排队等候,还主动在朋友圈推荐。 大叔看着女儿,若有所思。后来,他也慢慢学会了笑着招呼客人。 如今,他们的店面扩大了一倍,成了附近最有人气的早餐店。 我特别认同一个观点:嘴甜,是这个时代被低估的软实力。 只会埋头做事的人,往往事倍功半;而既会做事又会说话的人,却能事半功倍。 人心都是向着温暖而生的。真诚的赞美,是这世上最动听的声音,也是成本最低的投资。 嘴甜的人,恰恰懂得满足这种渴望,也因此更容易获得信任与机会。 我的一位前辈在职场深耕多年,深谙此道。 部门新来的实习生小陈性格内向,第一次做汇报时非常紧张,表现平平。 会后大家都只提修改意见,唯有这位前辈特意留下小陈,说:“你PPT里的数据分析很扎实,看得出来下了功夫。我第一次汇报时,手抖得连翻页都困难,你已经很棒了。” 就是这么简单几句话,让小陈重拾信心。 所以,不妨试着做个嘴甜的人吧。 不需要刻意奉承,不需要言不由衷,只需要多一份真诚的留意,多一份温暖的表达。 在别人需要时,送上一句鼓励;在别人进步时,给出一句赞美;在别人付出时,说出一句感谢。 在这里,我也整理了几个让赞美更打动人心的建议: 1. 夸具体,不夸笼统 “你这个配色让整个方案都亮起来了”比“干得不错”更有力量。具体的赞美证明你真正注意到了对方的用心。 2. 夸努力,不夸天赋 “你为了这个项目加班调研,成果真的很显著”比“你真聪明”更让人感动。因为努力是对方可以掌控的,而天赋不是。 3. 背后夸,效果加倍 在第三人面前表达的赞赏,传到对方耳中时,会显得格外真诚。这是一种“意外之喜”的温暖。 4. 发自内心,不违心迎合 如果你并不欣赏,不要强行赞美。真诚是赞美的灵魂,一旦掺杂虚伪,效果会适得其反。 5. 发现别人忽略的闪光点 夸赞那些不显眼但确实存在的优点——比如对方的耐心、整洁的笔记、守时的习惯。这会让人感到你观察入微。 6.最重要的——真心实意 所有的技巧都抵不过一颗真诚的心。如果你的赞美是为了索取什么,对方一定能感觉到。唯有发自内心的欣赏,才能触动人心。 语言是有回声的,你向世界发出什么声音,世界就会回应你怎样的回响。 从今天开始,试着戒掉嘴甜羞耻吧。 真诚地夸一句、谢一声、暖一言。 你会发现,许多事情变得顺利了,许多关系变得亲近了。 你越不吝于肯定别人,别人越愿意走近你、支持你。 人生的路,自然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明亮。
不知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心里明明满是欣赏,话到嘴边却咽了回去;想要真诚赞美,
用心的茂溪
2025-10-04 23:51: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