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82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香港乐坛除名,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回电子厂当工人时,突然接到了春晚导演的电话:“愿意来内地央视春晚演唱吗?” 1982 年,日本文部省修改侵华历史教科书的消息,激起了词作家黄霑的民族义愤,据说,他只用了半小时,就把心里的怒火写成了歌词。 其中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这句也成了歌曲的核心,但这首情感非常强烈的歌,在当时的香港乐坛却成了没人敢碰的 “麻烦”。 黄霑找了好几位有名的歌手想让他们来唱这首歌,结果都被客气地拒绝了,那时候香港社会对身份认同的看法还比较模糊,唱这么直白表达爱国情感的歌显得很 “不合时宜”。 最后,还是一个在电子厂打工的业余歌手张明敏接下了这首歌,可当他第一次在舞台上唱这首歌时,台下没有掌声,只有一片议论声。 就在这首歌快要被香港乐坛彻底埋没时,一个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央视春晚导演组正为找一个能连接两岸三地情感的节目而发愁。 春晚副导演袁德旺在深圳办事时坐进一辆出租车,收音机里传来的《我的中国心》旋律让他一下子来了精神。 很快,袁德旺将电话打到了香港九龙的一家电子厂,当时张明敏正在厂里核对电子表零件,突然接到来自北京的春晚邀请,张明敏对此感到很犹豫,他知道,要是去了内地春晚,自己在香港可能就更难立足了。 1984 年除夕夜,张明敏穿着朴素的西装在不算华丽的央视春晚舞台上,认真地唱完了《我的中国心》,从那以后,这首歌的命运也就分成了完全不同的两部分。 在内地,这首歌一夜之间火了,大街小巷都在传唱,唱片公司收到了一大堆来自全国各地的信,这些信里满是对这首歌的认可,虽然这份认可来得晚,但很热烈。 可当张明敏回到香港后,等待他的却是更冷的对待:电台不再播放他的歌,同行见了他都绕着走,之前合作过的演出商也开始躲着他。 一边是全国人民都在唱他的歌,一边是香港乐坛对他避之不及,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张明敏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但他还是凭着母亲 “不能忘本” 的教导,熬过了那段最难的日子。 后来,1997 年香港回归的夜晚,张明敏再次唱起了《我的中国心》,台下无数人含着眼泪跟着一起唱,歌声里满是对回归的期待和找到归属的情感,那一刻,这首歌才算真正 “回到了家”。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张明敏春晚首唱背后的故事》
于正刚低调几天,回来第一步就是与杨紫比实绩。于正发博强调《玉茗茶骨》要冲芒果史冠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