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9年,辽国皇帝耶律贤病死后,萧皇后一夜之间成了寡妇,手握兵权的宗室贵族们虎视

星辰点点照亮夜里 2025-10-04 18:14:29

969年,辽国皇帝耶律贤病死后,萧皇后一夜之间成了寡妇,手握兵权的宗室贵族们虎视眈眈,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萧皇后竟然让辽国达到了鼎盛。[紫薇别走] 消息传回皇宫时,皇后萧绰面对的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帝国:新皇帝耶律隆绪尚未成年,二百多位手握兵权的宗室亲王散布各地,边境的宋朝虎视眈眈。 这位年轻的寡母没有时间悲伤,丈夫临终前留下遗诏,军国大事由皇后全权处置,实际情况远比诏书上的文字凶险当她召集顾命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商议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萧绰第一步棋下得又快又狠,她采纳韩德让的建议,以皇太后名义颁布诏令:所有宗室亲王立即解散私军,返回封地,不得擅自聚会,她将这些亲王的家眷全部接入宫中,名为照顾,实为人质,一夜之间,潜在的政变势力被瓦解。 萧绰任命契丹名将耶律休哥镇守南京,这座城池就是今天的北京,她给耶律休哥的命令很明确:严防宋军北上,不得有失。 她进宫后迅速从贵妃升为皇后,景宗体弱多病,朝政逐渐交由她处理,景宗甚至下令,史官记录皇后言论时使用“朕”字,这在辽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夫妻二人的配合,为萧绰日后独掌大权埋下伏笔。 宋太宗赵光义得知辽国新君年幼、太后听政,认为时机已到,他调集三路大军发动“雍熙北伐”,目标直指幽云十六州,辽国朝野震动。 她没有躲在宫中遥控指挥,而是亲自带着皇帝出征,御驾驻扎在南京城北,这个决定冒着极大风一旦战败,母子二人可能同时成为俘虏,但她赌对了,这一举动极大鼓舞了辽军士气。 东路宋军由名将曹彬率领,西路则是潘美和杨业,萧绰派耶律休哥迎战曹彬,耶律斜轸对抗潘美。双方在岐沟关展开决战,辽军利用骑兵优势发起冲锋,宋军阵型被打乱。 杨业孤军深入,最终兵败被俘,这位宋朝名将拒绝投降,绝食三日而亡,萧绰下令将杨业首级送往各个边关示众,辽军士气达到顶点。 这场大胜稳固了萧绰的地位,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她推行了一系列务实改革:鼓励垦荒、减免赋税、修订律法,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这在当时的民族政策中相当激进。 萧绰和已经成年的辽圣宗再次南征,大军直抵澶州城下,距离北宋都城开封仅有一河之隔,宋真宗吓得想逃跑,宰相寇准力劝才勉强留下,战事进行中,辽军大将萧挞凛被宋军床子弩射杀,这让萧绰意识到继续打下去未必划算。 她主动提出议和,最终双方签订“澶渊之盟”,约定辽宋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向辽输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个数字看似屈辱,但换来了百年和平,对双方都有利。 两人年轻时曾有婚约,后因萧绰入宫而作罢,景宗去世后,萧绰对韩德让说:“我曾许配于你,今愿谐旧好,”她甚至派人除掉了韩德让的妻子,,此后二十多年,两人形影不离,共同治理国家。 萧绰将权力正式交还给耶律隆绪,她在行宫中病逝,这个女人以太后之身实际执掌辽国,几十年是辽朝国力的巅峰期:军事上击败宋朝,外交上签订平等盟约,内政上民族融合推进,经济上农业生产恢复。 网友热评: “这简直就是古代版的顶级CEO啊!临朝听政,面对一堆手握兵权的宗室大叔,居然通过收兵权、派人质这几招就稳住了局面。” “最佩服她的人才战略,重用韩德让、耶律休哥这些能人,不管契丹族还是汉族,有本事就上。这不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吗?” 如果萧太后生活在今天,以她的政治手腕和战略眼光,你觉得她在哪个领域最能大放异彩?是成为出色的企业家、外交官,还是其他角色?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源: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0 阅读:26
星辰点点照亮夜里

星辰点点照亮夜里

星辰点点照亮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