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这样说道:“我们几乎弄到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子盖,困难真是大极了!”[紫薇别走] 陕甘宁边区正经历着最黑暗的时刻,日军的飞机隔三差五地来轰炸,国民党军队把边区围得像铁桶一样,连一粒盐都运不进来。 老红军张思德有一次他三天没吃上一口热饭,饿得头晕眼花,在山路上差点摔下悬崖,战士们的衣服破了又补,补了又破,有的人干脆把破布条缠在身上当衣服。 秋天连下了四十多天的暴雨,本就不多的粮食被冲得七零八落,紧接着又来了蝗灾,庄稼地里密密麻麻全是蝗虫,农民眼睁睁看着快要成熟的粮食被啃得精光。 边区政府的账本上,收入栏几乎是空白,支出却天天在增加,据当时的财政部长南汉宸记录,政府欠下的债务相当于两年的财政收入总和,许多机关干部连续几个月领不到一分钱工资。 就在这种近乎绝境的情况下,开荒种地他在杨家岭的窑洞门口,亲手开了一块菜地,种上了番茄、辣椒和白菜。 朱德总司令更是带头养猪,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者总得吃饭,他养的猪后来成了边区有名的“朱德猪”,膘肥体壮,给大家改善伙食立了大功。 这里原本是片荒山野岭,到处是荆棘和野草,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旅长王震带着战士们,白天开荒,晚上就睡在临时搭的草棚里。 战士们比赛开荒,你追我赶,有的连队一个月开出上百亩地,种上了小米、土豆和蔬菜,到了秋天,金黄的谷穗压弯了枝头,南泥湾真的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毛主席去南泥湾视察时,看到满山遍野的庄稼,对王震说,你们不但是战斗队,还是生产队、工作队,他当场写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 生产运动不只是种地,延安的妇女们组织起来纺线织布,一个冬天就织出了几万匹土布,男人们烧炭、打铁、熬盐,什么活都干。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从苏联回来后,看到父亲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想给他做件新衣服,毛主席却说:“边区的棉花不容易,给前线的战士做吧。” 警卫员给毛主席端来一碗红烧肉,他尝了一口就放下了,这是从哪里来的?得知是特意为他准备的,他把碗推开:“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延安的老百姓都知道,毛主席的窑洞里,经常是一盏煤油灯亮到深夜,他用的纸正反两面写得密密麻麻,连边角都不放过,有人送来新毛笔,他总是说旧的还能用,把新的转送给更需要的同志。 有次他去给毛主席汇报工作,正赶上吃饭时间,毛主席的饭菜就是一碗小米粥,几块咸菜。王震心里酸酸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毛主席写出了《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等重要著作,我们共产党人就像种子,人民就像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 大生产运动进入第三个年头,边区终于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战士们不但有饭吃,还能吃上肉,被子、衣服、鞋袜,都能自己生产了。 网友热评: “看到毛主席穿补丁衣服的故事,我鼻子一酸,他老人家作为领袖,衣服补丁摞补丁,洗的时候都不敢用力搓,再看现在一些官员讲排场、比享受,真该好好学学什么叫艰苦奋斗。”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只是口号,是刻进骨子里的精神”,天塌不下来,困难压不垮人,只要肯动手,荒山也能变良田,这种精神,到今天依然闪闪发光。 那时候的领导人是真和老百姓一条心啊,毛主席严守规矩,儿子回来也不搞特殊化,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干部和群众一起流汗、一起吃苦,这样的队伍,怎么能不凝聚人心? ”我们这代没挨过饿,但南泥湾精神没过时,工作上遇到难题、生活中碰到压力,这种‘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一双手’的劲儿,依然能给我们力量。“ 你觉得这种”自己动手、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实际意义?你在生活中用过什么”南泥湾式”的方法,克服过哪些难题?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看法! 信源:中国文明网
毛主席曾这样说道:“我们几乎弄到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
星辰点点照亮夜里
2025-09-23 10:46:16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