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菲律宾参议院以 15 票赞成、3 票反对、2 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一项决议,敦促国际刑事法院基于人道主义考虑批准对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实施软禁。 菲律宾参议院这波操作算是把矛盾摆上台面了,周三刚以 15 票赞成、3 票反对、2 票弃权的绝对多数通过决议,直白敦促国际刑事法院(ICC)得基于人道主义考虑,赶紧批准对前总统杜特尔特实施软禁。 这事儿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背后牵扯着延续快十年的争议,还有菲律宾政坛里盘根错节的门道,说白了就是冲着他当年那波 “铁腕禁毒” 来的。 要讲清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得先倒回 2016 年。当时杜特尔特刚当上总统,一上台就把禁毒当成头等大事,公开喊出 “要杀死所有毒贩”,还鼓励执法人员甚至普通民众动手。 这种雷霆手段确实让菲律宾的毒品问题收敛了不少,但代价也着实吓人 —— 菲律宾警方自己统计的禁毒死亡人数就有 6000 多人,可人权组织压根不认,说实际死的人比这多得多,全是法外处决,骂他的手段太血腥。 其实早在当达沃市市长的时候,杜特尔特就靠这一套出名,当地那个声名狼藉的达沃行刑队,从上世纪 90 年代末就非法处决了 1000 多人。 外界一直怀疑他跟这个组织有牵连,他自己也没藏着掖着,甚至说过 犯罪集团成员都是合法暗杀目标这种硬话。ICC 的调查从 2018 年就埋下伏笔了,当时就通知菲律宾政府,要查禁毒行动里的人权问题。 这事儿拖了好几年,直到 2024 年 3 月,ICC 直接签发了逮捕令,说有合理理由怀疑他犯了反人类罪,去年 9 月公布的起诉书更具体,直接列了三项指控,涉及 76 起杀人案。 从 2013 年当市长到 2018 年任总统期间的 “清理行动” 都算在内,检察官还说实际受害者远不止这些,光是谋杀就有好几千起。 到了 2025 年 3 月,杜特尔特从国外回来,刚下飞机就在马尼拉机场被警方扣了,当晚就被送去荷兰海牙的 ICC 拘留中心,现在还关在那儿,等着后续审判,最高可能判无期徒刑。 这次参议院的决议看着是新动作,其实早有铺垫。2023 年的时候,菲律宾众议院那几个委员会就已经通过决议,催着政府跟 ICC 合作了,那会儿就看得出来,政坛里对杜特尔特的态度已经变了。 现在参议院 15 票赞成的绝对多数,更说明反对他的势力已经占了上风,而且特意提了人道主义考虑,这话里有话。 一方面是说禁毒行动里的受害者需要公道,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考虑到杜特尔特快 80 岁了,身体不太好,现在关在海牙的拘留中心,虽说有医疗服务,但软禁相对能松快些,也算给个台阶。 不过懂行的都知道,这背后少不了杜特尔特家族和马科斯家族的角力,之前伊梅・马科斯就牵头参议院调查过他被拘留的事儿,现在这决议多少也带着点政治博弈的味道。 决议一出来,菲律宾政坛立马炸了锅。杜特尔特那边肯定不服,他之前就发视频质问 “我犯了什么罪”,说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菲律宾人的安宁,到现在也没道歉,还说不怕 ICC。 他女儿、现任副总统萨拉・杜特尔特直接发声明骂这是 “公然侵犯主权”,侮辱每个相信国家独立的菲律宾人。他的前助手邦戈也站出来谴责,说 ICC 根本没管辖权,这是非法的。 支持者更激动,连着好几天在各地集会抗议,要求把他接回国。但参议院这边态度挺硬,毕竟 15 票赞成摆那儿,还有人说这是维护司法公正,不能因为是前总统就搞特殊。 政府部门倒有点含糊,外交部说没给驻海牙的使团下指令,把事儿都推给了执法机构,看着像是在两边观望。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ICC 会不会真听参议院的,批准软禁。 从流程上看,ICC 现在还在准备预审,得先确认证据够不够开正式审判,这一步可能就要拖好几个月。 而且菲律宾之前还出过个《杜特尔特法案》,禁止 “非常规引渡”,违者要坐牢罚款,虽然这次逮捕是按 ICC 逮捕令来的,但软禁涉及更具体的羁押措施,保不齐又会扯出主权问题。 不过参议院这决议也算给 ICC 递了个话,加上之前已经把人扣了送海牙,说明菲律宾政府至少表面上愿意配合 ICC,要是证据确实扎实,软禁的可能性还真不小。 说到底,这事儿不只是杜特尔特一个人的事儿,本质上是菲律宾禁毒政策的争议、国内政治的角力,还有国际司法与国家主权的拉扯搅在了一起。 参议院这 15 票赞成,既是给 ICC 施压,也是给国内舆论表个态 —— 就算是铁腕前总统,犯了事儿也得有说法。 至于最后能不能真的软禁,恐怕还得等 ICC 的预审结果,不过照现在这架势,杜特尔特想轻易脱身可没那么容易,这场拉锯战,估计还得拖上好一阵子。
周三,菲律宾参议院以15票赞成、3票反对、2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一项决
文史资鉴堂
2025-10-04 13:03:20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