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上朝,唐朝前都是坐着,宋朝站着,为何清朝却跪着? 为什么古时候的皇帝和

蕊蕊聊过去 2025-10-03 19:45:59

古代大臣上朝,唐朝前都是坐着,宋朝站着,为何清朝却跪着? 为什么古时候的皇帝和大伙儿商量国家大事时,大臣的姿势会从舒舒服服坐着,变成直挺挺站着,再到干脆跪下? 那时候,大臣上朝多是坐着,当然不是现在沙发上翘腿的那种坐,而是跪坐,膝盖弯曲,屁股搁在脚后跟上,脊背挺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搞郡县制,中央管得严,但朝堂上君臣还算对等,大家都坐着议事。汉朝刘邦建国后,叔孙通定礼仪,文臣东边,武将西边,全跪坐于席。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正旦朝贺,能背经书的官员起身说话,完了还重坐五十多席。这坐姿反映出皇权没那么绝对,群臣有发言的分量。唐朝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房玄龄这些宰相也坐着上朝,议边疆屯田,君臣间对话空间不小。安史之乱后,藩镇闹腾,宦官插手,但坐姿没大变,维持了权力平衡。   转到宋朝,事儿就变了味儿。赵匡胤开宝九年,杯酒释兵权后,又对文臣下手。那天宰相范质汇报江南水患,皇帝赵匡胤说站着议事更清楚,从此范质撤了坐席,其他官员跟着学。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时,也站着跟皇帝辩新法。绍兴和议那阵,秦桧把持朝政,官员照站不误。这站姿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招儿,文臣影响力弱了,皇帝权威稳了。宋朝虽有权臣,但没动摇皇权根基,政治相对平稳。 明朝接着站,但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废丞相,官员站着议事更拘束。清朝入关后,顺治二年沿明制,康熙二十年正式定跪伏规矩。雍正元年加强,大学士甩袖抖灰后跪拜,三叩九拜,高呼万岁。议河道时,官员跪着举折子汇报。这跪姿融了满族习俗,早年骑马袖子积灰,入关变礼节,强调臣子彻底服从。清廷皇权空前强,防了专权和割据,维持两百多年稳定。 这些姿势变迁,说白了就是皇权一步步强化。秦汉唐坐姿,君臣并行,防了极端专制不稳。宋站立,巧削文臣势,避了唐末朋党乱。清跪伏,巅峰皇权,堵了潜在威胁。但这也暴露封建局限,明清跪姿严,挡不住鸦片战争冲击。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告别跪拜枷锁。 回看历史,这演进给我们宝贵经验。封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启发现代国家治理。我们党领导下,坚持民主集中,深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历史镜鉴,提醒我们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