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小偷!他们偷走了我们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技术!太可恶了!”“中国人必须

冷紫叶 2025-10-03 18:36:17

“中国人是小偷!他们偷走了我们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技术!太可恶了!”“中国人必须要支付给我们美国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用!”这是美国网友发表的言论。 可中国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根本不是偷来的,是实打实几十年干出来的活。 从上世纪80年代,西南交通大学就开始琢磨磁浮技术了,比很多美国人知道的时间都早,1997年国家863计划给这个项目立了项,才算正式把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的研究搬上台面。 那时候哪有什么现成技术可借鉴,整个团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2000年底,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世纪号”终于搞出来了,就那么个只能坐两人、悬浮重量才700公斤的小家伙,却在2001年的863计划成果展上惊动了全国。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还亲自坐过,连声称赞“stable”,这可不是随便抄个东西能换来的认可。 那会儿的研究条件差得难以想象,没有像样的实验室,就在教学楼边上搭起防雨彩条布棚子当场地,夏天烤得慌,冬天冻得僵,“世纪号”就是在这种环境里诞生的,王家素、王素玉夫妻俩带着团队啃硬骨头,头发熬白了都没怨言。 可技术突破后,经费问题又成了拦路虎,整整十年时间,项目几乎停滞不前,王素玉教授都快退休了,还在四处呼吁建个两三百米的试验线,哪怕兼具娱乐功能能攒点数据也好,可上千万的预算在当时根本没法落实。 直到张卫华接手项目,好不容易申请到科研资金,这事儿才重新有了起色,2011年邓自刚从日本回国加入团队,不到一年就搭起了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轨道。 2013年给轨道加了有机玻璃管道,45米长的封闭线路里,单人试验车能以50公里的时速跑起来,前后得有上万人坐过这个小车验证性能。2014年又搞出国际首条真空管道试验线,2019年建成的高速试验平台已经能跑到400公里时速,到2021年工程化样车和试验线在成都启用,才算真正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程化的跨越。 这一路走了40年,光从实验车到试验线就耗了20年,上百人的青春搭在里面,哪有偷来的技术需要这么费劲? 光有车辆雏形还不够,超导技术的核心材料更是得自己闯出来。中国的超导研究早在建国初期就扎下了根,1958年洪朝生先生组建了国内第一个超导研究小组,比赵忠贤院士加入还早六年。 赵忠贤这一辈子就跟超导杠上了,60年里熬了无数个通宵。当年国外有个“麦克米兰极限”,说超导临界温度最高超不过40K,他35岁那会儿凭着一股冲劲,愣是在论文里提出可能突破到55K甚至80K。 那时候实验条件差得很,没有设备就自己改装“土炉子”,大家轮流用一台设备做实验。1986年看到欧洲学者的论文,他立马拉了5人小组钻研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年底就测出48.6K的临界温度,还观察到70K的超导迹象。 为了证实这个发现,团队连着熬了好几个月,饿了煮面条,累了在椅子上打盹,1987年终于做出临界温度78.5K的钇钡铜氧样品,这可是我国首次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还第一个公开了元素组成。《纽约时报》都评说这是现代中国实验物理学的重要成果,国际同行都得跟着中国的方案重复实验,这要是偷来的,能有这么大的底气? 技术路线上的根本差异,更能说明“偷技术”说法有多荒谬。中国搞的是高温超导磁悬浮,靠的是超导体的磁通钉扎特性实现自稳定悬浮和导向,不用额外控制装置。而美国Hyperloop搞的是真空管道永磁电动悬浮,日本则是低温超导磁浮,三者的核心原理、材料选择、系统结构完全不是一回事。 西南交大团队2014年建的试验线,是当时国际上同等载重下截面最小、永磁用量最少的超导悬浮系统,后来还实现了0.029个大气压下连续9小时稳定运行,这些指标都是实打实的原创突破。 更别说还有一堆专利和权威报道做佐证。郑珺副教授带头搞的永磁轨道设计,拿到过国家发明专利,实现了1.56T的最高中心磁场,比当时国际报道的最高值还高。 团队先后拿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多个项目支持,研制的成果上过央视《新闻联播》,连美国IEEESpectrum、英国BBC这些国际媒体都报道过。2021年工程化样车启用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都去了现场,这些公开透明的进展,难道都是靠偷能瞒天过海的? 从赵忠贤院士们在“土炉子”旁熬样品,到西南交大团队在帆布棚里造实验车;从十年经费短缺的困境,到如今600公里时速样车的启用,中国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是几代人啃硬骨头啃出来的。 美国网友张口就说“偷技术”,说白了就是不愿承认中国的科研实力,可事实就摆在这里,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篇权威报道,都是最有力的回应。真要论技术源头,中国不仅没偷,反而在这个领域走出了自己的路,这种几十年磨一剑的硬功夫,可不是随便一句谣言就能否定的。

0 阅读:1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