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再传新消息,美国贸易代表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据路透社报道,格里尔

掘密探索 2025-10-02 19:52:04

中美贸易战再传新消息,美国贸易代表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据路透社报道,格里尔9月30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称,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约55%的关税为一个“良好现状”,但特朗普政府也希望可以找到让双边贸易更自由增长的领域。在11月10日中美贸易休战协议到期之前,特朗普总统不会立即降低中国商品关税。 这55%的关税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25%的关税,像给贸易关系按下了“加速键”。 2020年,关税普遍涨到25%-30%,针对高科技产业的加税更是层层叠加。 到了2025年,特朗普再次执政,关税政策非但没松,反而被包装成“核心成果”,55%的税率就这么“攒”出来了。 格里尔说这是“协议”,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单边施压的“既成事实”。 美国一边对中国商品加税,一边要求中国买更多美国农产品、放宽科技出口管制,甚至想拿“芬太尼问题”当借口加税——这哪是谈判?分明是“我定规则,你照办”的强买强卖。 55%的关税,美国自己人先扛不住了。农业州的大豆、玉米、猪肉堆成山,中国买得少了,农民只能靠政府补贴过活。 可补贴能补一辈子吗?制造业更惨,加税让美国企业成本飙升,供应链全乱套了。 比如波音飞机,订单下滑,中国航空市场这么大,美方天天催着中国下单,可自己又卡着科技出口,这不是“自己堵自己的路”吗? 更搞笑的是,美国一边对中国加税,一边又希望和中国“多聊非敏感商品”——比如农产品和中国消费品。这就像打架时抡圆了拳头,又突然说“咱们聊聊午饭吃啥”,矛盾得让人直乐。 面对55%的关税,中国没跟着美国“硬刚”,而是玩起了“多元化”。反制性关税超过10%,但更狠的是调整市场。 东盟、中东、非洲成了新目标,国内消费也升级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小。同时,中国加快了关键技术和供应链的自主化,美国想靠加税“卡脖子”?没门! 美国企业也“用脚投票”,不少还在中国投资,毕竟市场现实比政策实在。 全球供应链更乱套了,东南亚成了转口贸易的“中转站”,美国企业通过越南、泰国绕关税,中国企业也借机调整出口路径。欧洲夹在中间,既想和中国做生意,又怕得罪美国,左右为难。 格里尔说55%关税是“协议”,听着像在炫耀“美国赢了”,可实际上,这是美国在贸易战里“打肿脸充胖子”。 美国农民、企业都在喊疼,通胀压力也越来越大,大选临近,经济问题随时可能反噬政治红利。 美国嘴上硬,心里却慌。格里尔说想和中国“多聊非敏感商品”,其实就是想给部分产业留条活路——农产品要卖,消费品要进口,可高科技、制造业还得卡着,这种“既要又要”的矛盾,暴露了美国的焦虑。 对中国来说,55%的关税是压力,但更是动力。多元化市场、自主化产业链,让中国在贸易战里越打越稳。 美国想靠加税“压垮”中国?没戏!未来关键看美国能不能扛住内部压力,是继续“55%”硬撑,还是被迫坐下来好好谈。 说到底,贸易战没有赢家,55%的关税不是“协议”,而是对抗的“伤疤”。美国与其玩“话术游戏”,不如早点回到谈判桌,毕竟,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0 阅读:714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