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等人在黄鹤楼,瞧那个小男孩,比伟人还有气势。 1953年,武汉下了点小雪。 天气冷,风透人,街上人不少,因为有大人物来了。毛泽东到了东湖、上了蛇山。陪他走的,有公安部长罗瑞卿,有中共中南局的邓子恢,还有湖北的李先念。 他们一行人站在黄鹤楼旧址那块地儿,没几步,就围上了一圈人。 小贩、路人、孩子,都想凑近看看。那天有人拍了张照片,一个小男孩站在毛泽东前面,瞪着眼,一副不服输的样子。后来人看了都说,这小孩气势不小。 武汉这地方,毛泽东不是头回来。 他年轻时就来过,来得也勤。1926年,他在武昌办农讲所,教农民识字、讲阶级,时间不短。 讲课那会儿,他一边走动一边讲,声音大,还常举例子。 教室外头,杨开慧带着孩子在院子里转。几个孩子不老实,总往屋里看。那段时间,他们一家难得团聚了几个月。 1927年,局势急转。 蒋介石和汪精卫接连动手,气氛紧张。 中共五大在武汉开的,毛泽东在会上说了些话,大部分人不太当回事。后来开了八七会议,地点在汉口鄱阳街。 他在会上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话传出去,很多人记住了。他不是突然想起这句话,而是看多了这些年的局势。 对武汉,他有感情。这地方不光是开会办事的地儿,也是他觉得舒服的地方。湖南湖北挨着,人说话都差不多。他一听口音能听出来是不是老乡。 有次去水库,听见一个工人讲湖北话,他走过去问是哪里人,工人一说是黄冈的,他就笑,说咱们是亲戚。 他喜欢屈原,也写过诗。小时候在湖南念书,抄过《离骚》。 后来,东湖磨山那边立了个碑,刻的是他当年抄的那版。很多人站在碑前读,读着读着,就有人说这字像他的人,硬朗、干净。这个地方他不是一次两次路过,是真喜欢。 1956年,他六十多岁,在武汉下水游长江。 那天浪不小,他一点不含糊。岸上很多人围着看,他边游边招手,像在打招呼。接下来几天,他又游了三次。有人说他是想试试自己的身体,也有人说他是想表个态。无论怎么说,他爱游泳是真的。从那年起,他来了武汉,天气好就下水。有人算过,从56年到66年,他在武汉游了17次。这个数字是真是假,不好说,但次数确实不少。 他在武汉还有个固定落脚点,东湖宾馆梅岭一号。地方不大,修得清清爽爽。他在那住,也在那办公。有时候见人,也是在那地方。1961年,他在那儿见了英国的蒙哥马利。两人谈话时,他说想带他去长江游泳。蒙哥马利没接话,只笑了笑。那次会谈没多久,但外界议论不少。 1966年夏天,他又游了一次长江。那年他七十三岁。人民日报登了照片,说他精神好,身体硬朗。照片一出来,反响很大,不少地方都转载了。国外也看到了,有的媒体说,这是在用身体传信号。 不过,武汉留给他的,不全是轻松的记忆。 1967年,出事了。七二〇那天,局势乱得很,他在武汉,差点脱不了身。这件事影响很大,不只是一场冲突,更让他对一些事有了新的看法。从那以后,他来武汉的次数也少了。 几十年间,毛泽东和武汉之间的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他在这儿讲过课,带过娃;也在这儿提出过重要观点;他下过水,游过江,也经历了风险和波动。有人说武汉是他的第二个家,这话听着夸张,其实也不离谱。 这城市陪他走过青年、中年、晚年。不同的时间段,留下的痕迹不一样。教室、会议室、宾馆、江面,每个地方都能找到一点线索。它不是一座简单的城市,它是个见证者,见过他讲话、见过他沉默、也见过他疲惫。 东湖边风大。树枝晃得响,梅岭一号的灯还亮着。屋里坐着人,手边放着书,窗外是夜色,不吵也不静。湖那头传来一声鸟叫,又没了动静。
1943年,戴笠都称“鬼难拿”的汉奸,八路军两次围捕都失手!汉奸巧用易妆术逃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