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贸易战失败,美国会不会选择用武力摧毁中国?美专家认为,如果美国输了这场贸易战,特朗普大概率会考虑战争选项。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考虑到对手是中国,以美国目前的军力,胜算不大,所以精于算计的特朗普,不太可能冒这样的风险,因为不符合他的商业思维。 美国海军现役主力舰艇的平均舰龄已经超过30年,而对岸的中国,过去十年间下水的驱逐舰几乎都是全新的052D与055型。 参会的一名国会议员听完后只皱着眉头,没有表态。因为在座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一旦真的爆发冲突,美国很可能不得不拿“爷爷舰队”去对抗对方的“青年近卫军”。 这种场景,就像驾驶一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爷车,硬闯当代F1赛道。 如果回到2018年,人们对局势的认知又完全不同。 那一年,特朗普刚刚打响对华贸易战,嘴里常挂着“美国优先”,对媒体宣称:“如果贸易不能解决,那就用别的方式解决。” 美国国内立刻掀起一股“中国威胁论”的狂潮,智库、媒体、甚至国会听证会都在不断放大“中国挑战”,仿佛战争真要迫在眉睫。 有意思的是,真正的军工企业内部,并没有因此大规模扩产。因为他们很清楚,特朗普的本质是商人,决策逻辑永远围绕“交易”。 对他来说,如果贸易战失败后直接动武,那就等于用原子弹炸毁自己赖以赚钱的ATM机——赔本的买卖,他绝不会干。 2025年,美国的战略焦虑感却与日俱增。中国造船业的产能是美国的200倍,每年新增的舰艇总吨位,足以再造一支英国皇家海军。 与之对比,美国的纽波特纽斯船厂甚至连航母维修都要排队,等待周期长达数年。一个事实让军方极度尴尬:美国海军现役11艘航母,能够维持高强度战斗值勤的,最多只有5艘。 更让战略专家担心的,是核武器和高超音速打击手段的变化。 中国保有的核弹头数量或已突破500枚,虽然与美国和俄罗斯的上万枚相比仍有差距,但配合东风-17、东风-27这类高超音速导弹,足以突破美国本土防御体系。 这样的文字,在冷战结束后的三十年间,从未出现在官方分析中。 国际环境也让美国难以轻举妄动。菲律宾在2025年初拒绝美军提出的扩建苏比克湾基地计划,理由是“经济发展优先”。印度干脆公开拒绝加入所谓“对华包围网”,并强调自身“战略自主”。 就连长期被视作坚定盟友的日本,也在悄悄与中国恢复稀土贸易,以确保其高端制造业的供应链安全。 国内的政治现实也束缚了白宫。 特朗普在任期内曾经历两次弹劾,深知任何冒险的军事行动都可能成为反对派攻击的把柄。而根据民调,40%的美国选民反对继续援助乌克兰,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不希望美国卷入另一场大国战争”。 假如对华开战,国会山前的抗议浪潮,或许会比当年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还要猛烈。 F-35战斗机的维护成本已超过其采购成本;“福特”级航母因电磁弹射与武器升降机的故障,始终无法完全形成战斗力;部分舰艇上,水兵甚至在体能测试中屡屡不达标。 这些问题让所谓的“世界最强军事力量”看起来漏洞百出。一旦走向全面战争,美国不仅不能从中获利,反而会将自身推入深渊。 根源仍在经济层面。美国产业空心化的矛盾没有因贸易战而解决,铁锈地带的工人依旧失业,华尔街的资本依旧涌入虚拟经济。 即便摧毁中国的造船业,美国也无法凭空重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正因如此,军事冒险根本无法解决结构性困境。
如果贸易战失败,美国会不会选择用武力摧毁中国?美专家认为,如果美国输了这场贸易战
雨中山果落
2025-09-29 16:28: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