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凉了,美国下通牒 当地时间9月28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再次就和印度的贸易谈判发出威胁,他声称:印度需要被修理!如果印度希望向美国消费者出售商品,必须合作。 特朗普政府早在8月初就开始用关税施压了。7月30号,特朗普签了行政令,说从8月1号起,对印度卖到美国的商品收25%的“对等关税”。 结果才过26天,美国又拿印度一直买俄罗斯石油说事儿,再叠加上25%的惩罚性关税。从8月27号开始,印度商品进美国的总税率一下飙到50%,这个数比美国对其他亚太国家的关税高多了。 这么高的关税已经实实在在砸到印度经济上了。就拿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说,印度差不多20%的出口货都卖到美国,像皮革、化工、手工艺品这些靠人力的行业最先受冲击。 而且关税政策一出来,印度卢比就明显贬值,股市也跟着跌,市场信心一下就垮了。 卢特尼克放狠话,说到底是谈判僵住了逼出来的。其实美印从今年3月就开始谈双边贸易协议了,算下来已经掰扯五轮了。9月16号虽然在新德里重启了新一轮会谈的前戏,但两边谁都没打算让步。 原本定在8月25号到29号的谈判,就因为美国加关税被迫推迟了,后来在纽约联合国大会间隙搞的高级别会谈,最后也不欢而散。 印度在会谈里明明白白要求美国取消跟俄罗斯能源进口挂钩的关税,还提议说可以买伊朗或者委内瑞拉的原油当替代,结果这个请求被美国直接拒了。 两边的核心矛盾早就扎得深了,不是某一个问题能说清的。美国一直要印度放开农产品市场,把大豆、乳制品这些商品的进口门槛降下来,但印度对农产品关税的保护力度特别大。 有数据显示,印度农产品平均关税快到39%,植物油是45%,苹果和玉米更是高达50%左右。 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皮尤什・高耶尔也说了好多次,农业对印度来说是敏感领域,70%的农村家庭还靠农业过活,这里面82%都是扛不住风险的小农户,要是放开市场,等于把几百万农民的活路给断了。 除了农产品,数字税和医药知识产权的争议也特别尖锐。印度对美国互联网巨头收的“平衡税”,美国觉得是故意针对;但美国一个劲推的加强专利保护政策,又跟印度坚持的“公共健康优先”对着干。 印度一直保着仿制药的生产权,这直接碰了美国医药企业的核心利益,这些矛盾堆在一起,成了谈判桌上跨不过去的坎。 还有俄罗斯石油这事,美国拿它当新的施压理由,可里面的逻辑根本说不通。 印度现在是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之一,每天要收170万桶俄罗斯原油,占俄罗斯原油出口总量的一半还多。但印度石油部长HardeepSinghPuri直接说了,印度买俄罗斯石油是听美国的建议——那时候美国为了稳住全球油价,明明是鼓励印度在限价范围内买俄罗斯石油的。 美国这么强硬,背后其实藏着国内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心思。现在特朗普政府正忙着搞选举,对印度硬气点,既能摆出“美国优先”的样子,还能把国内对经济增速慢、通胀压不住的注意力转走。 但这套打法本身风险特别大,美国国内市场已经开始尝到反噬的滋味了。印度是美国药品、农产品还有部分化工品的重要来源,50%的关税直接把这些商品的终端价格抬上去了,美国的通胀压力又大了一层。 印度的回应倒是透着点有限对抗的意思。莫迪政府好几次批评美国的关税政策“不公平、不合理、不正当”,说美国是双重标准。 莫迪自己也跟国民喊话,让大家“别为困难哭,要站出来,别被别人拿捏”,还明确说要搞“印度造、印度买”的法子来应对。而且印度对美出口只占自己GDP的2.1%,主要卖的东西也能找到其他市场,这也是印度不肯轻易服软的底气。 法律上的反制也没落下,印度还拉上巴西,把美国这种单方面加关税的事告到了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 在多边场合,印度也开始更主动地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抱团,在金砖、上合这些机制里找支持,同时还加快跟俄罗斯、中国、海湾国家在能源、农产品和本币结算上的合作,推进“去美元化”。 卢特尼克威胁印度的时候,还把巴西、瑞士列成要“搞定”的对象,这一下就看出美国搞“关税外交”的老套路了。美国已经对巴西大部分卖到美国的产品收50%关税,对瑞士商品加39%,但这种“一刀切”的强硬已经引发连锁反应了。 包括印度在内的不少国家都开始质疑美国政策能不能自圆其说,美国想搞“印太战略”也受了影响——一边把印度当关键支点,一边又用关税大棒打人家,盟友们也开始怀疑美国的战略靠不靠谱。
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特朗普的威胁生效了
【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