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到沈阳机床电器厂视察,可他发现全厂工人态度冷漠,自己问话也是无一人回答,突然一位女工实在忍不住了,站起来大声喊道:“毛主席好!”。 1958年2月的沈阳,一场意外的相遇即将改变一个普通女工的命运。当毛主席走进工厂车间时,为什么全场竟无一人敢说话?是什么让一位怀孕女工冲破沉默,勇敢地喊出那声问候?这个真实的历史瞬间,揭示了那个年代工人与领袖之间最朴实的情感。 苏玉春是沈阳二一三机床电器厂的一名普通供料工。这家工厂专门生产机床电器设备,是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玉春出生在工人家庭,父亲是钢铁厂的炉前工,母亲在纺织厂做工,一家人过着朴实的生活。从小听着工人们谈论毛主席的故事,苏玉春对这位人民领袖充满了敬仰。 1958年时,苏玉春已经怀孕七个多月,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车间主任将她安排到大车间靠近门口的位置。这个岗位相对轻松,空气流通也好。就是这个看似普通的工作安排,让她有了与毛主席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1958年2月12日至13日,毛主席视察沈阳期间,来到了这家机床电器厂。消息传出后,全厂上下都激动不已,但车间主任却紧急召集工人开会,反复强调在领导视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主动说话,不要围观。这种严格的纪律要求在当时的工厂里很常见,管理者认为这样才能体现工人们的纪律性。 毛主席在工厂领导的陪同下走进了装配车间,他沿着生产线仔细观察着电器产品的制作过程。但令人意外的是,整个车间里死一般的沉寂,所有工人都低着头专心工作,没有人敢抬头看一眼这位伟大的领袖。 毛主席显然注意到了这种异常的安静。他停下脚步,温和地询问车间的情况,询问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可是没有人回应,甚至没有人敢抬头看他。这种场面让毛主席的表情逐渐严肃起来,现场气氛变得十分尴尬。 就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坐在门口附近的苏玉春再也忍受不住了。她认出了眼前这位慈祥的长者就是日夜思念的毛主席,内心的激动和崇敬完全战胜了对纪律的顾虑。苏玉春猛地从小板凳上站了起来,挺着大肚子,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喊道:“毛主席好!” 这声问候如惊雷般打破了车间的死寂。毛主席立即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快步走向苏玉春,亲切地回应:“你好,同志!”他主动伸出手来,要和这位勇敢的女工握手。苏玉春激动得手都在颤抖,连忙在工作服上擦了擦满是机器油的手,然后小心翼翼地与毛主席握手。 毛主席关切地询问苏玉春的身体状况,得知她怀孕七个多月后,温和地叮嘱她要注意休息,不要太累。随行的摄影师抓住这个珍贵的瞬间,按下了快门,记录下了毛主席与普通女工握手的历史时刻。 这一幕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车间里原本死气沉沉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工人们纷纷围拢过来,争相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也显得格外高兴,和大家亲切交谈,询问工厂的生产情况和工人们的生活状况。 苏玉春的勇敢打破了那种不合理的沉默,让毛主席真正感受到了工人们的热情。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工厂,也传到了沈阳市的其他企业。人们都在称赞苏玉春的勇气和真诚,认为她代表了工人阶级对领袖的真挚感情。 那张珍贵的握手照片很快就冲洗出来,送到了苏玉春手中。照片中,毛主席面带温和的笑容,苏玉春虽然身穿朴素的工作服,肚子高高隆起,但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光芒。这张照片成为了她一生最珍贵的纪念品。 几个月后,苏玉春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她经常对儿子讲起与毛主席握手的经历,告诉他这是全家最光荣的时刻。1969年国家启动三线建设时,苏玉春毫不犹豫地成为第一个报名西迁的工人,她说:“我是和毛主席握过手的人,党有号召,我就要带头响应。” 多年以后,苏玉春已是满头银发的老人,但每当谈起与毛主席握手的那一刻,她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当年的光芒。那张照片被她小心保存着,成为家中最珍贵的传家宝。她常说:“毛主席没有一点架子,就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亲切。” 苏玉春用自己的勇气打破了那种不必要的拘谨,让一次普通的视察变成了领袖与人民真情交流的感人场面。她的名字也因为那一声勇敢的问候而被永远铭记。 苏玉春的故事告诉我们,真诚和勇气往往比拘谨的礼节更能打动人心。那个年代工人们对领袖的朴实感情,至今仍让人感动。你认为在重要场合保持什么样的态度最合适?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1958年毛主席到沈阳机床电器厂视察,可他发现全厂工人态度冷漠,自己问话也是无一
熹然说历史
2025-09-28 23:43:05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