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央视表扬了”。山东青岛某幼儿园,一怀孕女教师正给小朋友授课,丝毫没注意到身

微光下的暮色 2025-09-28 19:15:05

“被央视表扬了”。 山东青岛某幼儿园,一怀孕女教师正给小朋友授课,丝毫没注意到身后的小女孩突然跑开。正当她站累了蹲下来讲解时,一张椅子放到了她身后,原来是小女孩看老师辛苦,跑去搬来椅子给她坐。老师很感动,立马将小女孩搂进怀里。 ​那个搬椅子的小身影不过三岁多,踮着脚推着比自己还高的椅子,摇摇晃晃往回走。她可能说不清什么叫"共情",却用行动画出了善良最本真的样子。幼师弯腰讲课额角渗出汗珠,孩子眼睛亮晶晶捕捉到了这份辛苦。教育生态里最动人的循环莫过于此——老师播种温柔,孩子回报以春风。 这段视频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每次都忍不住笑出声又红了眼眶。你看那小女孩,穿着粉嘟嘟的罩衣,头发扎成两个软乎乎的小揪,跑开时小短腿倒腾得飞快,谁也没察觉她心里的小主意。幼儿园的椅子大多是加固过的,对三岁孩子来说,高度快到胸口,她得双手扣住椅面,身体往后仰着才能稳住重心,走两步就晃一下,像只努力推滚瓜的小刺猬,却没半点犹豫。 老师蹲在地上讲绘本时,手不自觉地扶着腰,肚子已经有些显怀,讲得投入时,额前的碎发都被汗浸湿了,贴在皮肤上。她大概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忙碌,每天重复着哄睡、喂饭、讲题的日常,却没料到自己的疲惫,会被一个孩子悄悄记在心里。当椅子轻轻抵在身后时,她回头的瞬间,眼里的惊讶慢慢化成柔软的笑意,伸手把小女孩搂进怀里时,手掌特意护了护孩子的后背,那动作自然得像对待自家孩子。 这画面之所以戳人,恰恰是因为它太真实了。我们总在讨论教育该怎么教,专家们列着一条条育儿理论,家长们捧着一本本教育手册,却常常忘了,最有效的教育从不是刻意的灌输,而是藏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里。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姿态,擦去他们嘴角饭粒时的耐心,解决争执时温柔的语气,这些藏在日常里的温柔,早就在孩子心里扎了根。就像这三岁的小不点,她不懂什么是"感恩",也不知道"体贴"的定义,可她看到老师累了,就本能地想为老师做点什么。 想起邻居家的孩子,去年刚上幼儿园时,每天哭着不肯进门,是老师每天在门口举着小贴纸等他,牵着他的手去看班里的小鱼。后来有次老师感冒咳嗽,那孩子居然从家里揣了颗润喉糖带来,皱着小眉头说"妈妈说这个能治咳嗽"。糖被体温捂得发黏,却成了老师朋友圈里最珍贵的照片。这些孩子就像一面干净的镜子,照出的全是成年人给他们的模样。你对他温柔,他就学会了善良;你对他耐心,他就懂得了体谅。 反观现在有些教育场景,总透着点急功近利的味道。有的家长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却忘了教他给长辈递杯水;有的幼儿园追求量化的教学成果,却忽略了培养孩子最基本的共情能力。可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培养出多么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长成心里有温度的人。就像青岛这所幼儿园里的画面,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一师一童、一把椅子的温暖互动,却道尽了教育最本真的意义——用真心换真心,用温柔养温柔。 那个搬椅子的小女孩,或许过几天就忘了自己做过这件事,但这份被温柔对待、也温柔待人的记忆,会悄悄融进她的成长里。而那位老师,在往后的教学生涯里,每当感到疲惫时,想起这个小身影,心里大概也会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教育里最动人的循环,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的奔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微光下的暮色

微光下的暮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