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蒋介石急令范石生逮捕朱德,范石生却当着朱德、陈毅的面,把告密者丁煦击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9-27 22:44:53

1928年,蒋介石急令范石生逮捕朱德,范石生却当着朱德、陈毅的面,把告密者丁煦击毙,并给老蒋发了电报:“十六军查不到朱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09年的昆明,朱德和范石生在云南讲武堂第一次相识,当时的他们都还只是热血学员,一个说话总带着理想主义的激情,一个冷静内敛、善于分析,训练结束后,他们常常坐在操场边的大树下,聊着时局和理想,性格虽不同,却彼此欣赏,也正是这些年少时的交情,为后来发生的一切埋下了伏笔。   1927年夏天,南昌起义爆发后,朱德带着残部一路南下,队伍里物资极度匮乏,步枪没多少子弹,士兵穿着草鞋,连饭都吃不饱,最要命的是,国民党军队的追击步步紧逼,这支队伍眼看就要支撑不下去,正在这绝望时刻,有人送来一封信,是范石生写的,信里说,朱德可以带人暂时归在自己部下,换个身份,利用十六军的名头避避风头,范石生还让朱德化名“王楷”,对外称呼他为团长,这样一来,敌人的注意力就被成功转移了。   范石生不只是提供了名义上的庇护,还给朱德的队伍配发了新军服,子弹和粮食也都补齐了,每个士兵每月还能领到军饷,暂时摆脱了缺吃少穿的窘境,这种帮助在当时并不简单,那时的国民党主张“清共”,蒋介石对共产党极为敌视,稍有不慎就会被定为同情“叛乱”,范石生顶着巨大的压力,依旧选择伸出援手,不仅因为老友情谊,也因为他心里始终认可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不认同当时国民党内部的内战倾向。   但风浪很快就来了,1928年初,国民党内部的密探丁煦发现了朱德的真实身份,立即向上级密报,蒋介石得知情况后,火速下令,要求范石生解除朱德部队的武装,把人交出来,面对这样的命令,范石生表面上敷衍过去,暗地里却赶紧安排朱德离开,他甚至处理了密探,彻底堵住了消息外泄的可能,朱德带着队伍离开前,范石生还给他们准备了银圆和弹药,叮嘱他们走安全的路线,多年后朱德回忆,说如果没有这一次帮助,自己的队伍很可能就被彻底消灭在南方山区。   朱德和队伍顺利转移后,装备、粮食充足,很快在湘南发动了起义,不仅打败了对手,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弹药,队伍人数也迅速扩充到了上万人,正是这次力量的积蓄,让朱德有底气和毛泽东的部队会师井冈山,许多人只记得朱毛两军会师的辉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范石生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实际上保住了革命的火种。   范石生当时的决定,不只是出于私人情感,他身为国民党将军,却坚持按照孙中山的初衷行事,始终反对蒋介石搞独裁、打内战,他明白,自己的做法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一旦事情败露,轻则丢官,重则性命不保,果不其然,蒋介石很快以“剿共不力”为由,把范石生的部队缩编,职位也一降再降,最终被彻底边缘化。   离开军队后,范石生回到昆明行医,生活虽不再波澜壮阔,但他依旧保持着为民服务的本色,遇到没钱的穷人看病,他总是不收诊费,有时还自掏腰包帮着抓药,但即便这样的小日子,也难逃风波,1939年,他在出诊途中遭遇枪击身亡,凶手后来竟被特赦,至此,这位曾经在关键时刻改变过历史进程的将军,人生画下句点。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在危难中伸出援手的老友,1957年,他去云南时,特意看望了范石生的家属,关心他们的生活,范石生的名字,在朱德和许多革命者心中,始终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   历史走到今天,我们再回头看,会发现范石生和朱德的故事其实远比表面复杂,一个是被主流政治边缘化的国民党将领,一个是后来成为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红军元帅,在那个人人自危、阵营分明的年代,范石生选择了逆流而上,冒着巨大的风险守护了革命希望,这不仅仅是友情,更是出于对正义和初心的坚守。   范石生的帮助,让朱德部队得以保存和壮大,也为井冈山会师打下了基础,毛泽东的队伍当时同样陷入困境,有些失散的队伍也是靠着范石生的庇护才得以生还,后来才重新汇合,可以说,没有范石生那段时间的支持,湘南革命的局面可能会完全不同。   信息来源:朱德摆“鸿门宴”,智取宜章城——文汇网    

0 阅读:99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