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一女乘务员因发现一乘客是老乡,就热情地和老乡打了个招呼,还拍了拍老乡的

文人学社 2025-09-27 09:55:22

湖南永州,一女乘务员因发现一乘客是老乡,就热情地和老乡打了个招呼,还拍了拍老乡的肩膀。万万没想到,老乡竟当场表示自己被女乘务员殴打了,甚至在警方赶到现场时,还躺在地上说受伤严重,非要女乘务员带他去医院验伤。 9 月 23 日 21 时许,这名持有桂林北至永州硬卧上铺车票的男性乘客,上车后便要求占用已放置他人行李的中铺,被列车工作人员依规劝阻后,他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辱骂,对方未予理睬。 深夜 23 时左右,列车即将抵达永州站,女乘务员按流程进行到站提醒,认出对方是同乡,便在打招呼时轻轻拍了他的肩膀,提示做好下车准备。 23 时 20 分,乘客正常下车,却突然在站台上情绪激动,大喊 “列车员打人”,随后躺倒在地,提出验伤与赔偿要求。 同车乘客的回忆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乘务员与乘客用家乡话简短交流,气氛并无异常,拍肩动作幅度轻微,更接近熟人间的自然互动。 但涉事乘客强调自己肩颈本就不适,这一拍 “突然且用力”,让他感到疼痛与冒犯。 矛盾迅速从个体争执演变成公共事件,围观旅客纷纷拿出手机拍摄、 视频在社交平台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转发,评论区出现不同声音,有人觉得乘客反应过激,也有人提及公共服务中肢体接触的尺度问题。 车站派出所民警到场后,启动了常规调查流程。调取车厢及站台监控录像,询问乘务员、列车长及周边旅客,核查乘客身体状况。 监控画面清晰记录下提醒过程,未显示存在殴打动作,多名目击者也证实乘务员仅为轻拍示意。 经检查,乘客体表无任何伤痕,其 “被打受伤” 的说法缺乏事实依据。 最终,在民警的沟通下,乘客情绪逐渐平复,放弃了验伤要求,事件未进一步升级。 公共服务场景中,服务者的善意表达与接受者的边界感知常存在错位,肢体接触的接受度因人而异,“同乡” 身份能拉近心理距离,却无法自动消解物理边界,尤其在密闭的列车空间,乘客对个人领域的保护意识更强。 这场风波也推动了铁路服务行业对细节的反思。 业内人士透露,后续乘务员培训中将加入 “边界尊重” 模块,强调非紧急情况下尽量避免肢体接触,确需互动时先通过语言示意,把选择权交给对方。 提醒乘客时,可用 “您需要提前准备下车吗?” 替代可能引发误解的肢体动作。 这种调整并非否定善意,而是让服务更贴合陌生人社会的交往礼仪。 善意的传递需要兼顾方式与边界,乘务员的热情值得肯定,却需注意公共服务中的尺度拿捏;乘客的感受应被尊重,但表达诉求也可选择更理性的方式。 如今,涉事乘务员已恢复正常工作,她在内部交流中提及,未来会更注重服务中的细节表达,用更稳妥的方式传递善意。

0 阅读:63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00

用户18xxx00

3
2025-09-27 10:22

真是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真是什么人(仁)都有!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