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1895—1937)一位在抗日战争初期壮烈殉国的国民党陆军少将。他因在淞沪会战中英勇指挥、身先士卒而闻名。[祈祷][祈祷][祈祷] 杨杰,字子英,1895年出生于河北省容城县。他早年投身军旅,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之后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逐级晋升,是一位由基层成长起来的军事将领。 杨杰在军中以其扎实的军事素养和带兵能力受到认可。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他已担任国民党第一集团军第一师第一旅的少将副旅长。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杨杰所属部队奉命开赴上海前线,参战御敌。 同年10月,日军发动猛烈攻势,杨杰所部驻守的阵地——西塘桥地区(位于上海郊区),战况异常激烈,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杨杰将军亲临第一线战壕,指挥部队奋勇抵抗。上级指挥部通过电话询问战况,他毅然回复道:“尚能支持,不须后援”,表达了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 1937年10月11日晚,杨杰将军在阵地前沿指挥时,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殉国,年仅42岁。 杨杰是抗日战争初期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他的牺牲体现了中国军人不畏强敌、为国捐躯的崇高气节。他与同时期殉国的郝梦龄、佟麟阁等将领一样,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重要象征。 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将杨杰列入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正式肯定了其作为中华民族抗日英烈的历史地位。 杨杰将军在民族危亡之际,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尚能支持,不须后援”的豪言壮语,是其忠勇爱国精神的真实写照。他和其他无数在抗战中牺牲的将士一样,将被中国人民永远铭记。
杨杰(1895—1937)一位在抗日战争初期壮烈殉国的国民党陆军少将。他因在淞沪
史迹奇闻号
2025-09-27 00:25: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