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

文史资鉴堂 2025-09-26 09:02:17

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落3年,本国企业成批倒闭,港口日渐冷清。   立陶宛这阵子算是彻底绷不住了,之前跟着美西方硬刚中国的架势早没了踪影,现在国内企业老板们快把中方的联系方式打爆了,连议员都公开喊着要 “重启中立对话”,这前后反差简直没眼看。   要说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几年前立陶宛干的糊涂事说起。2021 年 11 月,这人口不足 300 万的东欧小国非要踩中国红线,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直接背弃了中立建交公报里的政治承诺。   中方没办法,只能把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这已经是外交上相当重的反击了,要知道中国上一次这么干还是 1995 年针对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呢。   本以为立方能认清错误,结果反而变本加厉,尤其是 2024 年 12 月,右翼保守党领导的看守政府还上演最后疯狂,突然宣布驱离中国驻立代办处人员,摆明了想在特朗普可能回归总统宝座时 “哗美取宠”。 但他们没算到,外交上的硬气换不来经济上的饭吃。要知道中国可是立陶宛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他们重点开拓的五大海外市场之一,之前两国合作本来挺红火的。   就说立陶宛的乳制品企业,马里扬泊列乳品集团的液态奶早早就卖到中国,还跟阿里巴巴谈合作,他们的淡奶产品供应着澜记奶茶国内 600 多家门店,奶茶产品更是进驻港澳上千家麦当劳。   可关系一恶化,这些生意全黄了,企业仓库里的货堆得老高,之前每年翻倍增长的销量直接断崖式下跌。   不止奶企,立陶宛的木材、农产品这些传统出口强项也跟着遭殃,毕竟中国市场的体量摆在那,丢了这块肥肉,再找下家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现在最着急的就是这些企业老板们,哪还管什么政治口号,纷纷通过各种私下渠道联系中方。有之前合作过的代理商帮忙牵线的,有通过波罗的海地区商会递话的,核心就一个意思:想赶紧恢复贸易,之前的合作模式能续上最好。   企业急得跳脚,政坛上也开始有人松口了。之前一直沉默的议员们最近接连公开喊话,说 “再拖着不解决对华关系,立陶宛经济要扛不住了”,直接呼吁政府赶紧坐下来跟中方谈。   这背后其实是立陶宛国内的政治变局 ——2024 年 10 月议会选举后,中左翼反对党社会民主党赢了,之前强硬反华的保守党成了看守政府,新政府眼看就要上台。   反对党领袖布林凯维丘婕早就公开批评现任政府的对华政策,说这是 “拿国家利益当赌注”。连总统瑙塞达都忍不住批评外交部门,说他们制定政策就像坐在懒人沙发里喊口号,根本没评估后果,还承认代表处的名称是关键问题,必须处理这个后果。   “准总理” 帕卢茨卡斯直接表态,说允许台湾设代表处是 “重大外交错误”,新政府要修复中立关系裂痕,这话还得到了总统的支持。 立陶宛现在就是骑虎难下了。当初想靠反华讨好美西方,换点安全承诺和经济好处,结果欧盟根本没就这事儿形成统一立场,美国也只给了几句空口号,没真金白银的补贴。   反观自己这边,对华贸易掉得厉害,企业怨声载道,选民也开始用脚投票,新政府要是再不改弦更张,别说发展经济了,能不能坐稳位置都难说。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喊着要 “重启对话” 容易,真要解决问题还得看实际行动。中方早就把话挑明了,一个中国原则是底线,没有谈判余地。   之前立方一会儿说 “名称是错”,一会儿又想 “两边下注”,这种投机取巧根本没用。要是新政府真能纠正错误,不再给 “台独” 势力递筹码,那中立关系还有回暖的可能。   可要是还抱着侥幸心理,想靠喊几句口号就让中国取消反制,那企业老板们再急也没用。从当初硬扛着要当反华马前卒,到现在企业议员集体求对话,立陶宛这波操作也算把小国投机的本质暴露得明明白白。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真到了吃饭问题都快解决不了的时候,所谓的 “外交原则” 也得给面包让路。接下来就看新政府能不能真下决心纠错了,要是还磨磨蹭蹭,恐怕损失只会更大。    

0 阅读:6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