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脾只需走对两条路:健脾祛湿+补气固脾,脾强则身体少恙 脾为“后天之本”,是

陈科普 2025-09-25 18:48:00

养脾只需走对两条路:健脾祛湿+补气固脾,脾强则身体少恙 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消化吸收、气血生成的核心。养好脾,关键在于抓住两大核心:一是清除脾的“负担”(湿气),二是补足脾的“动力”(气血),两条路并行,脾功能才能稳固,身体自然少出问题。 第一条路:健脾祛湿——给脾“减负”,用参苓白术芄 脾的核心功能是“运化”,既要将食物转化为营养,也要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但如果长期吃生冷、油腻食物,或久坐不动,脾的运化能力会逐渐减弱,湿气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体内“堆积成灾”。 当湿气过重时,身体会发出明显信号: - 消化方面:腹胀、没胃口,吃一点就饱,大便稀溏不成形,还容易黏在马桶上; - 身体状态:浑身乏力、沉重,像裹了一层湿衣服抬不起劲,脸上爱出油、长痘痘,整个人显得“不清爽”。 调理参考:可选用参苓白术芄。其中人参、白术能直接增强脾的运化能力,帮脾“恢复干劲”;茯苓、薏苡仁则专门清排体内滞留的湿气,双管齐下。坚持调理,不仅胃口会慢慢变好,身体的沉重感也会减轻,整个人会更轻盈舒畅。 第二条路:补气固脾——给脾“充电”,用补中益气芄 脾除了运化,还有一个关键作用是“升清降浊”:把营养精微向上输送到全身(如大脑、四肢),同时把代谢废物向下排出体外。若脾气不足,“升清”的力气不够,就会出现明显的“气虚”症状: - 精力方面:稍微动一动就累,说话有气无力,总觉得没精神; - 身体反应:吃完饭肚子坠胀明显,甚至经常头晕、长期腹泻不止;女性还可能因气虚下陷,出现子宫脱垂等问题。 毕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气血生成会跟着减少,身体根基也会越来越弱。 调理参考:可选用补中益气芄。方中黄芪是“补气要药”,能直接提升脾的“升清”能力,让营养输送更顺畅;搭配党参、白术进一步补足脾气,帮脾“筑牢根基”。脾气足了,不仅精力会明显改善,腹胀、腹泻等问题也会缓解,身体的整体状态会更稳固。 其实养脾并不复杂,记住这两条核心路:一条帮脾清走湿气、恢复运化功能,一条给脾补足气血、稳固核心作用。脾养好了,营养吸收得好,气血生成充足,身体才能从内到外都健康有活力。 以上内容仅为中医养脾思路的科普,具体用药需结合个人体质辨证,切勿自行随意服用。需要我针对你的日常习惯(比如饮食、作息),帮你分析适合的养脾小技巧吗?

0 阅读:2
陈科普

陈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