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不能一下把美债全卖了?就这么说吧,中国今天敢全抛售,明天中美就有可能开战,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回想上世纪末,中国经济起飞,出口一波波地往外涌,外汇储备刷刷往上窜。那些美元闲着也是闲着,总得找个稳当地方搁着。美国国债不就成了首选?低风险、流动性好,还能帮着稳汇率。2000年代初,中国刚开始大举买入,那时候持有量才几百亿。等到2011年,峰值冲到1.32万亿刀,外汇储备也破了3万亿大关。为什么这么干?简单,因为贸易顺差堆出来的美元太多,不投国债,人民币就得狂升值,出口企业直接趴窝。美联储那边也乐见其成,美国借钱成本低,消费继续狂欢,大家各取所需。结果呢?这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国持有的美债,占美国公共债务总额的百分之二出头,最新数据到2025年5月,掉到7300亿左右。不是说中国不想减持,实际上已经在慢慢来了,但全抛?那得掂量掂量。 要真的一股脑卖掉,得先想想市场怎么反应。美债市场规模大得吓人,总额36万亿刀,中国那点份额扔进去,就跟往大海里倒杯水似的,浪花溅起是溅起,但海水还是海水。问题是,卖的时候价格会跳水啊。你急吼吼地把八千亿全砸出去,买家哪儿找去?机构投资者一看这架势,肯定慌了,跟着抛,收益率立马往上窜。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本来稳在3.8%,一夜之间可能蹿到5%以上。 中国自己呢?那些债券价值瞬间缩水三成,八千亿变五千多亿,外汇储备直接蒸发两千亿。这损失谁扛?央行吧,可外汇储备是国家经济命根子,少了它,稳汇率、稳增长的招数就少了好几手。别小看这点事儿,2008年金融危机时,雷曼一倒,全世界跟着喝西北风。要是美债市场真抖三抖,全球流动性一紧,股市债市全线崩,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中国出口企业,本来就靠对美订单过日子,这下汇率一波动,人民币升值,成本高了,订单飞了,工厂关门,工人失业。 这还不算完,全球金融这张网,扯哪儿哪儿疼。中国一卖,日本、欧洲的基金经理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手头也有美债,一看风头不对,赶紧跟风减持。东京的交易大厅、伦敦的咖啡馆里,全是调整仓位的忙活。美联储当然坐不住,赶紧开印钞机,注入千亿刀流动性,稳住收益率。可这治标不治本,市场信心一碎,碎了可难补。想想2011年美国债务上限闹剧,美债评级一降,全球股市蒸发万亿。中国那时候增持美债稳盘子,现在要是带头抛,等于自己砸自己脚。专家们算过账,这种大抛售,中国GDP可能缩水1-2%,美国也得掉个0.5%,但中国经济更依赖出口,这账谁都算得过来。 更气人的是,美国那边有的是反击招。冻结中国在美资产?那可不是说说而已。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两千多亿,硅谷的科技公司、上海的银行分支,全得遭殃。行政令一签,账户一锁,资金链啪的一声断了。贸易战升级,关税从25%提到60%,海关那儿卡车排队,货物堆仓库。稀土出口一禁,美国军工产业得哭爹喊娘,但中国也得咽下报复的苦果。 当然,中国也不是没招。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不玩这种赌命的把戏。实际操作上,早就在悄无声息地减持了。2025年上半年,到期美债不全续,净减持五十多亿。不是慌了神,而是有板有眼。外汇储备多元化,欧元、日元、黄金多买点,美元依赖降下来。人民币国际化这事儿,也没闲着。跟四十多个国家签货币互换,石油、铁矿石结算用人民币的越来越多。沙特油轮到港,合同上CNY一栏填满,巴西大豆船队卸货,汇率直接避开美元坑。黄金储备呢?上半年加了几百吨,央行库房金条堆得稳稳的。 这叫釜底抽薪,不声不响就把美元霸权蚕食掉。苏联当年牛气冲天,不也散架了?美元也不是铁板一块,美联储印钞印得欢,总有透支的一天。中国这步步为营,像下围棋,着眼大局,不急不躁。 说到底,这世界经济就是一张大网,谁都不是孤岛。抛售美债听着解气,干起来却像搬石头砸脚。短期看,痛快了半天,长期呢?供应链断,失业潮来,全球衰退卷土重来。中国经济韧性是强,但也不能白白折腾。稳扎稳打,才是真功夫。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人民币买铁矿、卖石油,这才是实打实的反制。十年磨一剑,君子报仇不晚。急什么?事儿总得慢慢来,急了容易出岔子。
中国正在逃命;而日本只能等待灭亡!还以为中国抛售美债,只是普通的金融操作?错了!
【23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