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 十年前,他推动俄罗斯与中国签下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S-40

烟柳画桥醉春风 2025-09-24 18:35:36

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 十年前,他推动俄罗斯与中国签下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S-400防空系统合同,当时这是俄罗斯军工的门面担当,被描述为能在四百公里外拦截目标,几乎无所不能。 那会,中国正处于防空体系亟需补强的阶段,美日加大在亚太的存在,台海局势也让人担心,俄罗斯的推销正好踩在节奏点上,2018年,第一批装备才姗姗来迟进入中国,导弹和雷达算是齐活,但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成为主角。 随着几年过去,关于这套系统的消息越来越少,它几乎成了沉默的存在,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红旗系列一步步升级,不断出现在阅兵和实战演练中,射程和性能快速拉升,逐渐扛起了防空反导的大旗,这就让人产生了强烈对比:俄罗斯曾经的王牌,如今在中国却成了配角。你觉得这是技术问题,还是战略选择? 回到今天的局面,普京心里复杂就在这里,一方面,当初的交易确实帮中国度过了一段缺口期,算是雪中送炭;但另一方面,S-400在中国的存在感逐渐降低,更多被视为过渡阶段的产物。 俄罗斯军方当年宣传的那些超远程拦截和抗干扰能力,在实际环境里遇到不少掣肘,外媒甚至曝出俄罗斯在出口版本里保留了技术限制,避免买家完全掌握核心机密,这种做法在军火出口领域并不稀奇,但对买家来说,体验落差就很明显。 正因如此,中国没有追加采购,而是把研发重心押在自主体系上,红旗-9B、红旗-19等型号的出现,不光性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和本国的作战指挥体系无缝衔接,这才是真正的战斗力来源。 武器不是单件装备的炫技,而是整个体系的联动,俄罗斯的系统到了中国,出现兼容性问题,反而失去了原本的优势。 这背后折射的是一个更大的逻辑:买来的技术再强,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长期的安全和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军工路线正是这样,一开始靠引进补短板,接着通过消化吸收,最后形成自成一体的体系。 这种节奏也让俄罗斯意识到一个现实,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依赖俄制装备的买家,对比印度就很有意思,印度在大手笔采购S-400后,还把它当成战略法宝频频亮相,而中国已经走到了一个新阶段,这说明,不同国家在技术道路上的选择,决定了它们未来几十年的战略独立性。 如果站在普京的角度,他既会感慨当年的合作让俄罗斯拿到真金白银,也会隐隐觉得,中国的快速追赶让俄罗斯未来在军贸上的优势被削弱,更何况,在西方的压力之下,俄罗斯愈发需要通过武器出口维持国际影响力,但当主要买家开始自给自足,这条路就难走了。 国际军贸本质上就是博弈,卖家想着留一手,买家盯着怎么突破,这一来一回,决定了谁能在长远里赢得主动权,中国用十年的变化展示了答案,那就是:外部援助有用,但真正的安全感只能从内部生长。 真正的高水平不是买来的单件装备,而是能把各种环节连成一张密不透风的作战网络,这也是为什么S-400在中国逐渐退到幕后,而自主研发的系统反而成为新的核心,普京百感交集的背后,是中俄关系的一次深刻转型,真正的实力,不靠别人给,而靠自己造,这才是今天最大的启示。 你怎么看,一国的安全体系该更多依靠自主创新,还是继续通过进口先进装备来维持优势?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宏亮瞻局|首套S400抵华,东亚防空进入四百公里级时代①

0 阅读:986

评论列表

波★哥VS布冯

波★哥VS布冯

2
2025-09-25 04:06

武器如果依靠整个体系才能活,某个体系短路,所有武器就趴窝,那这个武器有卵用。阿富汗单兵武器肩扛防空火箭炮就能让苏联吃苦头。不要再鼓吹体系了。

风的铃铛 回复 09-25 09:34
你知道为什么吹体系?就是俄迷们为俄系武器拉胯找的借口。

烟柳画桥醉春风

烟柳画桥醉春风

烟柳画桥醉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