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拆房子确实有效果了!哈马斯敢死队使用火箭筒,近距离敢死突击,命中以色列“雌虎”装甲车,一次打伤5名装甲车车载以色列步兵。但是,这个时候,以色列拆房子的效果出来了。 不得不说哈马斯敢死队拼尽全力的一击,终究成了没处躲的 “露天表演”。那名队员借着地道摸到 “雌虎” 装甲车旁时,或许还在盘算着打完就藏进隔壁楼,却没料到眼前的街区早已被自爆装甲车和推土机改造成了 “无死角靶场”。 以色列这波 “拆房操作” 早就脱离了单纯的破坏范畴,成了精准的战术清场。 他们把退役的 M113 装甲车改成移动炸药库,每辆塞进去三到五吨炸药,遥控着往目标楼群里冲,百米内寸草不生,五十米内的钢筋混凝土楼六秒就能炸塌。 谢赫・拉德万街区本是哈马斯的 “地下堡垒”,隧道连着民居和清真寺,以军干脆用这种 “自爆拆迁车” 开出一条宽三十米的 “死亡走廊”,把沿街二十栋高楼挨个炸平,连墙角藏地道口的矮墙都给铲成了平地。联合国后来统计,加沙近八成建筑都遭了殃,光谢赫・拉德万这一片,卫星图上就只剩一片碎石堆。 这种打法看似野蛮,实则掐死了哈马斯近距离突击的命门。哈马斯的亚辛 - 105 火箭筒射程撑死两百米,全靠密集建筑掩护才能摸到装甲部队跟前。 以前在没拆房的街区,敢死队打完能借着楼群绕回地道,去年纳哈尔旅就有小队在废弃楼里被伏击,十几分钟就伤亡过半。 可谢赫・拉德万被推平后,情况彻底反转:那名队员火箭筒是打中了装甲车,可抬头一看,周围连个能藏人的窗框都没有。以军步兵从受损装甲车上下来,踩着废墟居高临下扫一圈,立马就锁定了他的位置 —— 要是换在以前,早有第二波火箭筒从隔壁楼冒出来了。 更狠的是,拆房直接端了哈马斯的 “战术中转站”。以军心里门儿清,那些高楼既是监视哨又是弹药库,去年炸掉的 “穆什塔哈塔” 大楼里,后来就清出了藏火箭筒的地下室,还有五个伪装成卫生间的地道口。 谢赫・拉德万那些被夷平的高楼里,三分之一都有类似的 “军事暗格”,要是这些楼还立着,那名敢死队员打完不仅能跑,还能从隔壁楼调人补枪。 现在这些 “中转站” 没了,哈马斯的突击成了 “一次性买卖”,打伤五名步兵已是极限,想扩大战果纯属做梦。 以色列这招其实是把 “笨办法” 玩出了性价比。 改装一辆自爆装甲车才几千美元,比空军投航弹便宜十倍还多,还不用担心中防空网的风险。 他们不光炸楼,还在废墟堆里设警戒圈,每三百米摆一辆装甲车,无人机 24 小时盯着,地道口刚露个头就被盯上。就像贾巴利亚难民营的 “熔炉行动”,以军用推土机推平建筑后,用探地雷达找地道,把 1500 名哈马斯精锐磨得只剩 200 人。 谢赫・拉德万也是一个路子,拆房前每月能有十二起装甲遇袭,拆完后一个月顶多两三起,还全是 “打完没处躲” 的无效攻击。 有人调侃这是 “用炸药换安全”,但数据不会说谎。ACLED 机构统计,八月以来以军在加沙城搞了 170 多次拆除行动,频率比之前翻了倍,对应的是哈马斯伏击次数直接砍半。 那名敢死队员能打伤五人,已经是废墟战场上的 “奇迹”—— 换在没拆房的年代,这波袭击说不定能掀翻半支小队。 说到底,以色列就是用推土机和炸药,把三维的巷战改成了二维的野战,让哈马斯的地道战术成了 “钻出来就暴露” 的笑话。 火箭筒再准,没地方躲也是白搭;地道挖再深,钻出来面对的还是开阔地。谢赫・拉德万那声爆炸,与其说是哈马斯的反击,不如说是拆房战术成效的活广告。
卡塔尔的反击超乎美以认知,如果完美实现目标,那么中东格局将彻底改变,以色列将非常
【9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