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日本战俘在回忆录中,爆料两位烈士是叛徒,其中就有我党的高级特工,东

尔说娱乐 2025-09-24 13:43:03

1987年,一日本战俘在回忆录中,爆料两位烈士是叛徒,其中就有我党的高级特工,东北抗日英雄张永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6年寒冬的齐齐哈尔,大雪纷飞,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张永兴和弟弟张克兴踏着厚厚的积雪,秘密潜回这座城市,每一步都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 他们刚在苏联伯力汇报完情报工作,却不知日本宪兵已经布下天罗地网。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叛徒的出卖——蔡秀林没能经受住残酷的酷刑,供出了整个情报网络。 张永兴是个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 他1896年生于山东蓬莱一个贫苦农家,后来随父母闯关东迁往辽宁宽甸。 少年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立志要改变这个社会。 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投身抗日救国事业,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被派往苏联接受特工训练。 回到东北后,他在齐齐哈尔建立了东线情报站,发展了一支20多人的情报队伍。 这个情报站运作得相当出色。 他们在日军机场附近以开设养鸡场为掩护,借机观察飞机起降次数和型号。 派人伪装成报社记者出入日伪机关,通过采访获取情报。 甚至安排人员到日军工地做苦力,暗中记录军事设施的布局和兵力部署。 这些宝贵的情报通过密写技术和无线电发报,源源不断地送往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1936年11月,厄运降临。 由于叛徒出卖,日本宪兵突袭了情报站。 张永兴敏锐地察觉到危险,他让弟弟先躲藏起来,自己则冒险回家销毁机密文件。 当他正在后院梨树下埋藏电台时,日本宪兵破门而入。 张永兴敏捷地翻过土墙逃脱,但最终还是在全城大搜捕中落网。 在阴冷的监狱里,张永兴兄弟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日本宪兵动用了各种酷刑: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电击,甚至当着张永兴的面毒打他年幼的子女。 但令人敬佩的是,兄弟二人始终守口如瓶,没有透露半点机密。 张永兴在受刑时咬紧牙关,鲜血从嘴角渗出,却始终一言不发。 当时负责审讯的日本宪兵土屋芳雄后来回忆说: "张永兴是个硬汉子,无论用什么刑罚,他始终咬紧牙关。他的眼神里透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坚定,就像北满的松树一样挺拔不屈。" 就连关东军司令东条英机也亲自下令: "此人头脑清醒,生性顽强,留之必为后患。" 1937年1月5日,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张永兴兄弟和其他六位情报人员被秘密押赴刑场。 临刑前,张永兴整理了一下破旧的棉袄,对弟弟露出欣慰的笑容。 枪声响起时,兄弟二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张永兴年仅41岁,弟弟张克兴才26岁。 他们牺牲后,被安葬在西满烈士陵园,成为受人敬仰的革命烈士。 时光飞逝,五十年后的1987年,当年参与审讯的日本老兵土屋芳雄出版回忆录,竟然颠倒黑白地声称张永兴兄弟是"叛徒"。 这一荒谬言论立即激起公愤。 张家后人和张永兴的战友刘进中开始四处搜集证据,要为英雄正名。 最终在吉林省档案馆,他们找到了当年日军的审讯记录。 泛黄的档案纸页上,清晰记载着张永兴兄弟宁死不屈的壮举。 档案中详细记录了每一次审讯的时间、地点、所用刑具,以及张永兴铿锵有力的回答: "我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绝不会向侵略者低头!" 铁证如山,土屋芳雄不得不低头认错,还特地来到中国下跪谢罪。 1988年,当地政府为张永兴兄弟重新修葺陵墓,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 那天,西满烈士陵园挤满了前来悼念的群众,洁白的花圈摆满了墓园,人们用鲜花和泪水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 阳光洒在崭新的墓碑上,刻着"抗日英雄永垂不朽"的字样熠熠生辉。 如今,在西满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张永兴兄弟的汉白玉墓碑静静矗立。 碑文详细记录着他们的英勇事迹,也见证着历史的真相。 每年清明,总有人前来献花祭奠,少先队员在这里举行入队仪式,向这两位用生命守护国家机密的地下工作者致敬。 春风拂过,松涛阵阵,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主要信源:(东北网——从东方红到太阳升|英勇的“情报双星”——张永兴、张克兴)

0 阅读:134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