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加码后,一位美籍华人说:别听人乱说,美国根本没人抢购中国货。超市商品琳琅

修竹崽史册 2025-09-23 14:44:59

中美关税加码后,一位美籍华人说:别听人乱说,美国根本没人抢购中国货。超市商品琳琅满目,物价平稳,不过还是被网友找到破绽!   走进美国很多超市,比如沃尔玛、克罗格、塔吉特这些大卖场,货架确实还很齐全。   米面油、家居用品、清洁剂、电器、衣服,平常老百姓用的基础日用品还照常陈列着,没见哪个角落被一抢而空。   也确实没看到墙上贴着“限购中国货”或者瞬间价格飞涨,让人难以承受的标价。   很多美国人可能也没觉得哪里变天,日子依旧,但这种感受,其实和真正的市场变化之间,有一定温差。   贸易政策一调整,海那边的货还会陆续运到,一时半会影响不会立竿见影,零售商、进口商更是早早抓住窗口期,在关税落地前备足了货,所以短时间内大家没感觉不代表价格没在往上涨。   尤其大超市为了“平滑体验”,经常会拿促销补贴部分商品的涨价压力,有的东西好像还在搞打折,背后其实早已调整了某些常用品的价格结构,消费者不太容易觉察。   但如果拉开时间轴去观察,关税带来的影响就不难发现了,最近的一些数据统计显示,比如电器里边的洗衣机、烘干机,加税之后它们的售价平均涨了10%以上。   有的家居产品和鞋类、玩具,现在进货价也变贵了不少,虽然价格没有暴涨,但家庭购物账单上每个月可能就多了几十甚至上百美元,很快就能感受到压力。   各类商品涨幅并不一致,有的平稳,有的已经悄悄爬升;而对中低收入家庭来说,这些“细水长流”的涨价其实更难以承受。   关税之所以引发“隐形涨价”,还有个原因就在于企业把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   运输、分销、市场推广等环节的压力,只能通过减少优惠、锁定低价商品品类、推新替代品等手段慢慢消化。   以前许多家电、生活用品都是中国制造,价格维持着全球竞争水平;现在进口成本增加,部分商家会选择从别的亚太国家采购类似货品,表面看仍旧丰富多样,其实背后采购价水涨船高。   不少区域性超市或华人超市,像一些调味品、小电器、厨房用品,受到新政刚落地时确实曾出现短暂抢购甚至涨价的情况。   虽然不像谣言里说的全美“一抢而空”,但局部的紧张和价格上的微妙变化,的确出现过。   2024年以来,美国整体物价水平受到加税影响悄悄抬头,平均家庭年度支出因此增加了1000美元以上。   别看各大商场里商品依旧满当当,离开了中国制造,美国市场绝大多数中端和低端日用品、百货用品都难以保障价格和供应的稳定。   包括美国媒体也多次报道这场关税战的压力最终一定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前期备货只能撑一阵子,一旦库存消耗完毕,新的高价货源上架时,账单上的变化才更明显。   从每次结账单的小数点到年终盘算的生活负担,贸易摩擦和关税升级的后果,不会只停留在政策文件上,也不会只体现在大型经济数据里。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在美华人讲述美国超市抢购现状:美国人是支持特朗普的,超市根本没有人抢购》

0 阅读: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