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突然宣布了! 9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出席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不过讽刺的是,美国目前拖欠联合国会费已超过30亿美元,目前是联合国最大的欠费国,自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以来,美国几乎停止支付会费,至今连2024年的款项都还没结清(美国不交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交)。 联合国会费这事儿,得从根上说。每个成员国该交多少钱,不是拍脑袋定的,得看本国经济实力,人均GDP、国民总收入这些指标一算,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分摊的会费比例常年稳在22%左右,是实打实的“大户”。 可这位大户近年来越来越不爱“买单”了。特朗普上一个任期,就总抱怨“联合国花钱太水”“美国交太多”,动不动拿会费说事,逼着联合国按他的意思改。 这次卷土重来,旧招数又用上了——从1月到现在,会费账户几乎没进过账,2024年的款项拖了大半年,连个准信儿都没有。联合国这边早就急得跳脚,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开喊过好几回,说资金缺口太大,维和行动、人道援助项目都快转不动了。 比如非洲几个地区的维和部队,士兵工资都快发不出;中东的难民救济,粮食药品也快断供,这些都是实打实受影响的人。 特朗普这次宣布出席联大,明面上是要去谈“全球治理”“国际秩序”,可谁信呢?他上台后喊的“美国优先”,核心就一条:美国不能吃亏,国际组织得为美国服务。联合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自然成了他重点“改造”的对象。 拖欠会费,表面看是“没钱”或者“钱花得不值”,实则是把经费当筹码,逼联合国在改革上让步。比如美国一直嫌联合国会费分摊不合理,觉得中国、印度这些新兴经济体该多交点,自己该少交点;又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权理事会这些机构,美国觉得“不听话”,就直接退群,这次虽然没退群,但用欠费施压,意思差不多:你不按我的规矩改,我就不给你钱。 这种操作其实不算新鲜。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因为不满联合国某些决策,拖欠过会费,导致联合国一度差点发不出工资。后来虽然补上了,但从那以后,美国就发现“欠费”是个好用的工具——既能省钱,又能拿捏联合国。 这次特朗普更直接,几乎把“不交钱就别想好好干活”写在脸上了。可联合国也不是完全没脾气,虽然不敢直接把美国怎么样,但其他成员国心里都有杆秤。中国这些年一直按时足额交会费,还主动多交一些支持发展中国家;日本、德国这些会费大国也没拖欠过。 大家心里都明白:国际组织要运转,就得靠规则,要是都学美国“有钱就任性,没钱就耍赖”,联合国不就散摊子了?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一边欠着钱,一边还要在联大发言,谈什么“全球领导力”“国际责任”,这反差感拉满的操作,不知道他上台发言时,台下的各国代表会是什么表情。 有人可能会鼓掌,毕竟美国还是老大;但更多人可能在心里翻白眼:你连会费都不交,有什么资格教别人做事?这种“既要又要”的姿态,其实暴露了美国当前外交的困境:既想保住“全球老大”的面子,又不想承担“老大”该花的钱;既想让联合国听它的,又不想受联合国规则的约束。 其他国家看着美国这么干,心里肯定犯嘀咕:我们按时交钱,凭什么它拖着还能指手画脚?要是都学美国,联合国不就乱套了?可话说回来,美国毕竟是美国,军费、经济实力摆在那儿,联合国还真不敢把它怎么样。 这种“大国特权”的存在,本身就是国际规则不平等的体现。特朗普这次用欠费逼改革,到底能不能成功?联合国会不会为了要钱,真的按美国的意思改?其他国家又会怎么应对?这些问题,恐怕得等联大开了会,才能看出点眉目。 美国一边拖欠会费一边主导国际议程的戏码,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了。这次特朗普带着30亿美元的欠款出席联大,是想再秀一把肌肉,还是真的想谈点正事?联合国在经费和规则之间,又会如何平衡? 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或许,国际社会该好好想想了:一个靠拖欠会费来维持“领导力”的国际秩序,真的能长久吗?对于美国这种“欠费还要当老大”的操作,你又怎么看?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今晚(北京时间9月23日晚)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准备今天在联合国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