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后劲太大了,两名军人看完后起立敬礼,迟迟不愿离去! ---- 灯亮了,片尾字幕往上跑,影厅里却像被按了静音键。一对穿军装的年轻人“唰”地起身,敬礼的手久久没放下,眼泪顺着下巴滴到鞋面。保洁阿姨进去收杯子,愣是没敢开口催,她说干这行十年,第一次看见散场后没人动的场面——连前排嗑瓜子的大哥都把袋子攥得死紧,仿佛一松手就会吐出来。 我坐他们后排,影片结束时也木在那里,胃里翻江倒海。银幕上那些黑白照片、实验记录、冻伤复原过程,像钉子一样往脑子里敲。以前看抗战片,枪炮声再响,也知道是演员,可《731》不一样,它把档案原件直接甩你脸上:零下三十度活体冷冻、低压舱把人撑成气球、母亲怀里婴儿被抽干血液……每一行字都在说——别眨眼,这就是真的。 两个军人终于放下手,却没走,盯着黑屏发呆。我凑过去搭话,才知道他们是陆军工程学院的学员,一个二十,一个二十一。小号叫周扬,河南人,他说爷爷是抗战老兵,腿被三八大盖穿了洞,小时候他扒着伤疤问:“鬼子为啥这么坏?”爷爷只回一句:“记住就行,别多问。”今晚看完电影,他第一次明白爷爷为啥不肯细讲——那些画面太真,真到让人怀疑人类到底是不是文明。 出了影厅,走廊灯太亮,我们仨都不适应。周扬摘下帽子,眼睛红得像兔子:“哥,我以前觉得军训苦,400米障碍跑吐了就委屈,跟那些‘马路大’比,咱这点苦算个屁。”他战友补一句:“可不是,人家被绑在手术台上都没哭,咱还有脸抱怨?”我递烟,他们摇头,说回去写观后感,写完连夜跑十公里,“让身体记住今天这滋味”。 电梯里,碰到一对母女。小姑娘大概初中,问妈妈:“日本小朋友也看这种电影吗?”妈妈顿了顿,轻声说:“应该有吧,但有的国家教科书把这段藏起来了。”女孩“哦”了一声,低头抠手指。我忽然想起之前在日本交换留学,当地同学真没听过731,顶多知道“战争很残酷”,原因被一句“过去的事”轻轻带过。那一刻,影厅里的窒息感又上来了——记忆如果不共享,悲剧就永远有死角。 走到商场门口,夜风吹得脸发紧。周扬突然提议:“咱们去旁边广场站会儿吧,不想回宿舍。”我没拒绝。三个人就在喷泉边立正,谁也没说话,听水声哗啦啦。远处霓虹跳动着最新款手机广告,大屏幕亮得刺眼。我脑子里却全是电影里那句旁白:“忘记历史的人,会重复历史。”喷泉灯光变红,水柱像血一样往上冲,周扬“啪”地又敬礼,自言自语:“同胞们,你们放心,中国有我们。”声音不大,却把我眼泪瞬间勾下来。 回家路上,我刷手机,看到一条短评:看完《731》,不是恨,是怕——怕下一代只记得动漫、樱花、寿司,却不记得有人曾被当成实验材料。我点赞,顺手转发,配文只有八个字:别哭,记住,争气。发完抬头,发现夜空特别黑,星星却亮得反常,像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你。我突然懂了,那两个军人为啥不肯走——他们敬礼,不只是给受难者,也是给心里那杆秤:今天我能站这儿看电影,是因为有人没机会站起来。 写到这里,键盘上落了几滴水,不知是汗是泪。电影散场了,生活还得继续,可有些东西不一样了:再听到“日本军国主义”,我脑子里不再只有课本上的名词,而是手术台、冻伤臂、婴儿啼哭;再看到“和平”二字,也会下意识攥紧拳头——和平不是免费赠品,是有人替你挡过刀、挨过冻、流过血才换来的。今晚,我给女儿多讲了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恶魔把人当成实验品;很久很久以后,有个电影院,两个大哥哥向那些冤魂敬礼,告诉他们:中国没忘,也不敢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果然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电影《731》刚上映,很多观众给了差评。这么好的题材,结
【10评论】【5点赞】
用户17xxx34
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