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枣木不能当柴烧?大部分树木死后都能当柴火烧,唯独枣树被农民们嫌弃,枣木和其他树有什么不同? “你咋还烧枣木?这是要倒大霉啊!”在农村,经常能听到老人对年轻人的这样一声喝止。明明大多数树木死后都能劈开当柴火烧,可唯独枣木,在不少地方被视为“不能烧”的木头。许多年轻人心里纳闷:不就是一棵树吗?怎么枣树就成了例外?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清楚,过去没有燃气、电炉这些现代取暖和做饭工具,烧火全靠柴。树枝、树根、秸秆,全都能派上用场。凡是能燃烧的东西,农民都舍不得浪费。但在一堆能用的木柴里,枣木却是“排斥对象”。 原因首先得从枣树本身的性质说起。 枣树的木质极硬,纹理紧密,分量比一般的杨木、柳木都重。劈柴时,枣木要比普通木头更费力,斧头下去常常纹丝不动,就算劈开,也不容易劈成细条。而农民烧火讲究一个“快”,点火快、火苗旺、灰烬少,这样做饭才省时省力。 而枣木点燃起来慢,火头又偏小,不容易维持持续的明火,做饭时得不停加柴,费工夫不说,还烧不出想要的火力。相比之下,松木、槐木、榆木,哪怕是普通的秸秆,都比枣木好烧得多。 再者,枣木燃烧后容易掉下黑渣子,冒出呛人的烟。很多烧过枣木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灶堂里烟气乱窜,火苗不旺,还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爆响声。火星子飞溅,既不安全,也影响口感。对于日子紧巴巴的农民来说,做顿饭都得精打细算,怎么可能愿意用这么难烧的木头? 所以久而久之,枣木就被农家列入“不能烧”的行列。 但仅仅是“难烧”,还不足以让枣木被农民忌讳到这种程度。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枣树在传统文化里的象征意义息息相关。 自古以来,枣树在中国民间被视为吉祥树,院子里种一棵枣树,寓意“早生贵子”,也代表着家庭兴旺、日子红火。许多地方的习俗规定,新房落成要在院里种枣树,嫁娶时用枣子与花生、桂圆、莲子搭配,讨个“早生贵子”的彩头。 可以说,枣树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既然枣树有这样的“吉祥身份”,一旦把它砍来当柴火烧,就等于自己把好兆头给毁掉。老人们觉得,这不仅不吉利,还可能招来晦气,影响家运。 正因为有这样的观念,不少地方甚至传出“烧枣木要倒霉”“枣木火会招鬼”等说法。虽然这些话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在讲究风水、讲究寓意的农村环境里,却有着极强的约束力。尤其是老人,对这种规矩看得很重,他们宁愿费点劲去山里拾别的木头,也绝不会允许家人动枣树的斧头。 因为在他们眼里,那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我姨妈这个人很要强,当年她下乡插队,留在了农村一家储蓄所工作。姨父就觉得姨妈工作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