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公司这回可真是自己把自己给坑惨了!搞什么“自杀式营销”,硬是把消失了三十多年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09-22 20:56:49

烟草公司这回可真是自己把自己给坑惨了!搞什么“自杀式营销”,硬是把消失了三十多年的自卷烟又给逼回来了——这操作,简直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卷烟价格低廉,一包仅需几角钱,但当时工薪阶层月收入不过几十元,买烟仍需精打细算。许多人靠手工卷烟应对,土法上马,用铁皮和木头拼凑简易机器,一次卷出几支,成本控制在几分钱。 八十年代经济起飞,工厂烟草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在1元左右,自卷方式渐被遗忘,市场转向现成产品。进入九十年代,卷烟批发环节税收调整,价格小幅上浮,但整体消费能力提升,销量保持平稳。低端烟成为大众选择,烟草企业通过规模生产锁定市场份额。那时,谁也没想到,定价脱离实际会酿成大祸。 二零零九年,消费税改革启动,卷烟批发税率上调,零售价平均涨11%。低端品牌从几元跃升至8元以上,部分消费者开始抱怨负担加重。烟草公司视此为控烟利器,税收收入随之攀升至数千亿元。但销量仅微降7.8%,高端产品填补空缺,企业利润不减反增。二零一五年,又一轮税改落地,从价税率升至11%,并加征从量税0.005元每支,平均每包涨1元。低收入群体首当其冲,3.5亿烟民中不少人减少吸食量。市场数据显示,西部地区零售价维持12元,而一线城市已破18元,区域差距拉大。企业以为需求弹性有限,继续推高低端价位,却忽略了底层应对机制。 二零一八年以后,卷烟价格持续上行,最低档次逼近15元。烟草总公司掌控专卖体系,本意通过提价抑制消费、增收税款,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低端烟销量下滑超10%,库存积压严重。消费者转向自卷渠道,网上烟丝和卷烟机销量激增,一根自制烟成本降至2元。市场调研显示,这种复兴源于定价脱离收入水平,月薪三四千的劳动者难以承受。烟草企业低估了自给自足潜力,散装烟丝交易链条悄然扩张,规避了正规税收。结果,工商利税总额虽达1.36万亿元,占财政6.7%,但低端流失部分直接蒸发数百亿元。 税收结构暴露问题,卷烟消费税占零售价56%,远高于国际中位数65%。但涨价后,需求弹性显现为-0.5,吸烟参与率降幅达-0.2。烟草公司依赖垄断,忽略市场反馈,自卷烟市场规模虽未精确统计,却通过电商数据窥见端倪,年交易额破亿。低收入省份如贵州,零售价滞后一线,但自卷流行率更高,反映出定价刚性对民生冲击。企业高层会议频现,讨论库存压力,却难下决心回调。控烟目标本需价高量降,此举虽助2030年吸烟率降至20%,但税收窟窿需其他渠道补救。整体看,这波操作暴露专卖体制短板,定价需接地气,否则市场总有出路。 二零二三年,卷烟平均价超20元,低端品牌退出10元以下区间。烟草行业销量同比降幅扩大,高端占比升至60%。自卷烟配件如烟丝、空管销量翻番,商户借电商平台扩展口味款式,薄荷和果香变热门。税收流失路径清晰,正规销售税基萎缩,转入散装链条。 财政报告显示,烟草贡献公共收入比重从高峰滑落,影响基建资金。企业尝试清仓促销,低价烟打折上架,但用户已习惯自制,忠诚度转移。国际经验表明,高税率国如法国,每包涨5%即见效,中国需平衡控烟与民生。烟草公司陷入被动,降价伤利润,不降失份额,短期难解。 定价脱离实际酿成连锁反应,烟草企业本指望稳固垄断,谁知唤醒尘封自卷习惯。低端市场崩盘不止于销量,还波及产业链上游,烟叶采购量减10%。税收优化空间大,专家建议税率升至59元每包,方达控烟目标。但现实中,底层烟民自寻出路,凸显政策需顾及公平。企业教训深刻,市场非铁板一块,消费者用行动投票。长远看,自卷复兴或促行业转型,推动无烟环境建设。烟草公司需反思,定价如离弦箭,难收难改。

0 阅读:174

猜你喜欢

一脚油门到拉萨

一脚油门到拉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