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对无效,多国承认巴勒斯坦,中方联大主持公道,内塔失算了 谁能想到,巴以问

飞天史说 2025-09-22 16:43:04

美国反对无效,多国承认巴勒斯坦,中方联大主持公道,内塔失算了 谁能想到,巴以问题这盘老棋,终于在2025年9月迎来剧变。美国一边拼命踩刹车,另一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老牌盟友却悄悄换了道,公开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下不光华盛顿的脸有点挂不住,连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有点“懵”,原以为靠着美国的铁杆支持能稳住局势,没想到竟然走到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国在联合国主持公道,一锤定音,全球看客的目光都聚在这场大戏上。到底谁得道多助,谁失道寡助,这一刻看得真切。 美国想压住全场,但世界不买账。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把安理会当作自家后院,遇到不合心意的决议就一票否决。 2025年9月18日,安理会第10000次会议,美国又一次单枪匹马否掉加沙永久停火的提案,连盟友都看不下去。 随后,联大以142票赞成高票通过《纽约宣言》,支持“两国方案”。美国这回不仅没拉住大部队,连自家兄弟都站到对面去了。 更尴尬的是,美国竟然吊销巴勒斯坦官员出席联大的签证,明摆着不给人说话的机会。 结果,联合国直接让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通过视频发言,145国支持,5国反对,谁在讲理谁在耍横,台下的掌声已经说明一切。 这场外交大戏的分水岭,其实是加沙的人道危机。六万多人死亡,九成人口流离失所,半数以上的建筑成了废墟。世界各国看在眼里,忍无可忍。 欧洲国家原本和美国一条心,但这次不少国家觉得,再装聋作哑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 毕竟,天天讲人权、法治的西方国家,如果当着全球观众的面搞“双标”,还怎么服众?特朗普政府坚持“美国优先”,但盟友们越来越觉得该为自己留条后路。美国的“权威”在一天天缩水。 9月21日成了巴勒斯坦历史上的高光时刻。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齐刷刷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 要知道,这些国家不是第一次喊“和平”,但这次是真下场。联合国193个成员国里,已经有147国承认巴勒斯坦,远超三分之二。 各国虽然在承认时加了不少条件,比如要求巴民族权力机构进行改革、排除哈马斯等极端势力,但大体方向很清楚:支持“两国方案”,推动和平进程,而不是给暴力开绿灯。 国际法层面,承认一个国家就是承认它有自卫、发展和谈判的资格,国际社会也通过这种方式,明确向以色列传递信号:占领不是出路,谈判才是正道。 内塔尼亚胡的反应格外激烈。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甚至扬言要在约旦河西岸“建立主权”,这种表态说白了就是要“先下手为强”。 但国际社会的气氛已经变了,再强硬的喊话也难掩以色列的孤立。 以色列原本以为有美国撑腰,能稳坐钓鱼台,没想到局势一夜逆转,欧美核心国家的态度成了风向标。 内塔政府的政策不但没带来安全,还加剧了国际压力和国内分歧。指责中国“围堵”以色列的说法,更像是转移视线。实际上,中国始终秉持和平与公正,反对用暴力解决分歧。 中国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美国吊销巴勒斯坦官员签证,中方在联合国援引《联合国总部协定》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强调国家平等和多边主义原则,明确反对美国的做法。 中国代表多次在安理会强调,只有“两国方案”才能带来持久和平。呼吁立即停火,保障人道援助,敦促有关各方回到谈判桌。 中国指出,以色列的困境不是别人“围堵”的结果,而是自身政策的必然产物。美国持续军援,只会让局势更复杂。中国还积极联合阿拉伯国家联盟、非盟等,形成了联合国内部支持和平正义的强大声音。 回头看,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独行侠”式的操作,反倒让自己陷入了道义孤立。曾经的“带头大哥”,现在却在安理会和联大两头碰壁。 盟友们更愿意守住国际规则和人道原则,不再一味跟着美国跑。以色列原本想靠强硬政策“以战止战”,结果却把自己推向了更深的孤岛。 巴勒斯坦的“国际身份”虽然短期内无法彻底改变地面现实,但为重启“两国方案”带来了全新动力。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发展,任何国家都不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意愿。 这场风波,既是大国外交的博弈,也是小国命运的缩影。美国的算盘没打响,内塔尼亚胡的强硬反而成了国际社会反思的靶子。 中国在关键节点上讲理、讲法、讲道义,赢得了广泛认可。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和平与正义,终究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谁能顺应潮流,谁就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站稳脚跟。 参考资料:联大通过决议允许巴勒斯坦官员在第80届联大期间视频参会 2025-09-20 08:45·中国新闻网

0 阅读:130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