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位老妇人请汉奸侄子吃饭,突然压低声音问道:“侄儿,能不能给我弄 300 发子弹?” 谁知,汉奸侄子手里的酒杯 “当啷” 撞在桌沿,脸 “唰” 地就白了:“你要子弹干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1年的山东日照,寒风呼啸着穿过村庄。 一位名叫马宗英的农妇正推着一辆手推车,行走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上。 车上看似装满了普通的蔬菜和鸡蛋,但底下却藏着300发珍贵的子弹。 这些子弹即将被送往八路军驻地,为抗日战士们提供宝贵的弹药补给。 马宗英出生于1909年,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 她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铁蹄踏破了这份宁静。 她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整个村庄被血洗,无辜百姓被活埋,妇女被掳走。 这些惨状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让她下定决心要为抗日尽一份力。 在寨里河村,八路军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战士们常常省下自己的黑豆给百姓吃,而百姓们也冒着风险掩护八路军活动。 马宗英开始帮助传递情报,渐渐成为抗日队伍中可靠的一份子。 有一天,八路军面临弹药短缺的困境。 上级领导找到马宗英,希望她能想办法搞到子弹。 这时,她想到了自己的侄子王云蓬。 虽然王云蓬在伪军队伍中任职,但马宗英知道他本性不坏,只是迫于生计才走了这条路。 马宗英找到王云蓬,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来意。 王云蓬听到这个请求时十分震惊,手中的酒杯差点掉落。 但在马宗英的劝说下,他回想起马宗英一家曾经对他们家的帮助,最终答应尽力帮忙。 王云蓬找到伪军队长魏洪展,通过请客送礼的方式拉近关系。 在一次饭局上,他趁机向魏洪展诉苦,说部队弹药不足。 魏洪展当即表示可以向日军申请更多弹药。 很快,一批新弹药到位,王云蓬悄悄藏起了300发子弹,交给了马宗英。 如何将这批子弹安全送达,成了马宗英面临的最大难题。 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伪装成普通农妇,将子弹藏在手推车中,上面覆盖蔬菜和鸡蛋。 第二天清早,她推着车向城外走去。 途中,8名伪军拦住了她的去路。就在伪军要检查车辆时,马宗英急中生智,拿出与侄子的合照,又塞给伪军一些银元。 伪军看到照片后态度立刻转变,客气地放她通行。 马宗英顺利出城后,走小路避开日伪哨卡,最终将子弹安全送达。 这批子弹在随后的青峰岭伏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当时的区委书记曹德厚回忆,营长拿到这些子弹时如获至宝。 这场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缴获了不少武器。 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后,魏洪展因倒卖公粮事发被日军处决。 在清查账目时,日军发现弹药申领记录异常。 王云蓬遭到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称是将子弹卖给了土匪换酒钱,没有供出马宗英和八路军。 最终王云蓬被送往煤矿做苦役,落下终身残疾。 马宗英此后继续为抗日事业默默奉献。 她利用自家馒头铺作掩护,帮助传递情报。许多重要信息都是通过她巧妙隐藏的方式传递出去的。 1992年春天,年迈的马宗英在济南市烈士陵园参加活动时,轻轻抚摸着胸前的红色绶带,喃喃自语道: "若是让云蓬看到现在中国该多好..." 这句话道尽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变迁,也见证了一个普通农妇在民族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 马宗英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抗日民众的缩影,他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战绩,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抗日救国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这段历史值得被铭记,这种精神值得被传承。 主要信源:(抗日战争纪念网——“小脚奶奶”马宗英潜伏敌后 巧妙探送情报)
1951年,大汉奸刘雨田被枪毙时仍在喊:我这辈子为皇军效力,值了!刑场上的喊声刺
【14评论】【28点赞】
神就是爱
民族英雄!!
神就是爱
致敬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