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学校母亲”冷落的痛与思》 我陈治安在这所大学的后勤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奉献了一辈子。几十年的时光,如潺潺溪流,在这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而学校,于我而言,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给予我温暖与依靠。 曾经,刷脸进出校门的管理方式,于我而言,不过是日常中再平常不过的环节。每一次顺利通过,都像是与这位“母亲”一次默契的互动,简单而又安心。我也一直安然享受着这份熟悉与便捷,在这校园的怀抱里,岁月静好。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在不经意间掀起波澜。学校调整住房,我不得不搬离那住了几十年的地方,住到了学校外面。本以为这只是生活的一次小变动,却没想到,它成了我与“学校母亲”之间一道难以跨越的沟壑。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回到学校办事。当我满心期待地走向校门,准备像过去无数次那样顺利进入时,门卫那冰冷的话语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我的心上:“你不能进入了!!!”那一刻,我仿佛被定在了原地,满心的疑惑与震惊如潮水般涌来。 我急忙给学校安管处长打电话,想要问个究竟,想要讨个说法。可电话那头传来的说辞,却让我如坠冰窟,寒意彻骨。他竟冷冷地说,因为我搬出去了,所以进入学校必须让校内人到学校门口领我进去。这算什么道理?这又有哪门子的人情? “我想去去看望一位老同事,他住的地方距离学校大门有很长一段距离。让我打电话给他,让他来接我进去,这不是故意刁难我这个老同志吗?我这一把老骨头,为了进个校门,还要如此折腾,这究竟是何道理? 还记得曾经的校长在校内举办了一个“征文活动”,题目就是《学校我的母亲》。那时,我怀着满腔的热忱与深情,写下对学校这个“母亲”的感恩与热爱。我为她服务了一辈子,把青春和汗水都献给了这片土地,把她当成了自己最亲的人,一心只想好好“孝顺”她。” 可如今呢?安管处长采取的这种不近人情的安管措施,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无情地割断了我与“学校母亲”之间那原本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这真的合适吗?这真的合情合理吗?我忍不住在心里反复质问。 学校啊,你曾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是我视为母亲般敬重与依赖的存在。我为你付出了所有,本以为会得到你的接纳与包容,会在这份情感的滋养下安享晚年。可现在,你却如此无情地不认我这个“儿女”,这让我情何以堪? 安管处的处长,你们在制定这项规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些为学校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员工的感受?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做法会让我们多么心寒?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与学校之间,有着那么多深厚的情感羁绊,怎么能因为一个住房的调整,就如此生硬地切断我们之间的联系呢? 我理解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明白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但管理不能没有温度,不能忽视人的情感需求。希望学校能够重新审视这些安管措施,多一些人性化的考量,让像我这样的老员工,依然能感受到“学校母亲”的温暖与关怀。毕竟,我们与学校之间的情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割断的,它需要我们共同去呵护,去珍惜。你们这样的进出校门的规定,对我们这些“学校的儿子”们,还有一点点感情吗? 你们制定这个进出校门的规定,是否征求过学校里退休的老同志们的意见建议呢?学校的校领导是否知道你们安管处的这项规定呢? 你们安管处领导们难道都是冷血动物吗?你们这样做还有人情味道吗? 我陈治安向安管处提出强烈的抗议!你们这样做,会让我们这些为学校服务了一辈子的退休并搬出学校居住的老同志们心寒的! 陈治安25年9月21日晚
《被“学校母亲”冷落的痛与思》 我陈治安在这所大学的后勤岗位上,勤勤
超能治安
2025-09-21 21:16: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