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在9月18日对中国,打响了“新甲午战争”的第一枪。 就在918国耻日,当中国上空拉响防-空警报时,极右翼政客高市早苗,选择在同一天,宣布参选日本首相。 2025年9月18日上午10时,中国大地上空响起的防空警报尚未完全消散,东京千代田区的一栋写字楼里,高市早苗的竞选团队已经在紧张调试新闻发布会的设备。 这个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开端的特殊日子,被这位64岁的极右翼政客选作宣布参选自民党总裁的前奏,消息提前一天泄露到媒体,让整个东亚舆论场瞬间绷紧了神经。 高市早苗的参选宣言尚未正式发布,但她过往的政治轨迹早已勾勒出清晰的轮廓。作为自民党内资深右翼代表,她的名字始终与靖国神社的香火缭绕在一起,多次在敏感日期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场所,这种行为在中韩等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眼中,无疑是对历史伤痛的公然漠视。 更令人警惕的是她对历史事实的刻意歪曲,公开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否认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甚至将九一八事变描述为"偶发冲突",这些言论与日本政府不断公布的新罪证形成刺眼对比——就在这个月,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刚刚展出5917页新史料,铁证如山的罪证与政客的谎言在同一时空碰撞。 选择918这个节点启动竞选程序,背后是精心计算的政治博弈。共同社最新民调显示,高市早苗以28%的支持率领跑五位候选人,领先第二名小泉进次郎5.5个百分点。这个数字背后,是日本社会近年来右翼思潮抬头的现实写照。 自民党总裁选举虽非直接民选,但候选人的公众支持度往往影响党内派系的投票倾向,而她的高支持率很大程度上来自对其强硬立场的认同。 高市早苗多年来一直呼吁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主张放弃"专守防卫"原则,这种诉求如今有了更坚实的财政基础。从2014年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到2015年解禁集体自卫权,再到如今计划发展攻击性武器,日本的军事扩张路径清晰可见,而高市早苗的参选,正是这种趋势在政治层面的集中体现。 日本国内并非没有理性声音,但在当前政治生态中,正视历史的言论反而被边缘化。首相石破茂今年初使用"败战"一词描述二战结局,立即遭到保守派媒体的集体围攻。 这种历史认知的扭曲正在形成恶性循环:政客通过否认历史获取右翼选票,当选后又推行有利于右翼势力的政策,导致整个社会对战争罪责的认知越来越模糊。 高市早苗若真能当选首相,不仅会成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更可能将这种历史修正主义带入国家核心决策层,这对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现实威胁。 国际社会对这一动向的反应呈现复杂态势。美国虽然希望利用日本牵制中国,但对高市早苗的激进立场也心存顾虑。分析认为,她若当选可能在关税谈判等经济问题上对美强硬,但在安保领域会更依赖美国,这种矛盾的态度让华盛顿陷入两难。 中国外交部近期连续发文批判日本历史修正主义,指出其"终战而非战败""受害者而非加害者"等错误叙事正在毒化年轻一代认知。这种官方表态背后,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幽灵重现的高度警惕。 回望历史,1894年甲午战争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日本长期蓄谋扩张的结果;今天高市早苗在918这天的政治动作,也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日本近年来政治右倾、军事扩张、历史修正等一系列动向的集中爆发。 731部队的罪证还在博物馆里无声控诉,日本却在忙着发展攻击性武器;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尚未完全离世,政客却在公开场合美化侵略历史;和平宪法的墨迹未干,修改宪法的呼声已经甚嚣尘上。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割裂,正在孕育新的风险。 日本选民的选择将决定未来几年的国家走向。民调中排名第二的小泉进次郎虽然也有参拜靖国神社的记录,但在历史问题上态度相对模糊,政策主张更为务实。两位热门候选人的对决,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社会内部的撕裂。 但无论最终谁能胜出,日本军费持续增长的趋势已经形成,突破战后体制的方向不会改变,这给地区安全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容低估。 2025年的918警报声中,除了对历史的缅怀,更多了一层对现实的忧虑。高市早苗选择在这一天揭开竞选大幕,无论她是否承认,都已经向世界传递了危险信号。 这种将个人政治野心建立在伤害邻国情感基础上的行为,不仅无助于日本获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反而会让亚洲各国更加警惕。 当年甲午战争的炮火摧毁了旧中国的幻想,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模样,但历史的教训永远值得铭记。防空警报每年都会响起,它提醒我们的不仅是过去的苦难,更是对现实威胁的清醒认知。在东京的竞选硝烟背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美国已开始“报复”巴基斯坦?就在巴沙签订共同防御协议后,美英法三国已“技术
【21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