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若武统,将遭比俄罗斯多 500 倍的打击!” 美司令 2025 年初的这番警告,在国际舆论场引发讨论,却少有人注意到,中国手握的稀土资源,正是化解这种威慑的关键。 美国 F-35 战机少一克稀土都难以起飞,这种对产业链的把控力,比任何导弹都更具战略分量。 2025 年第一季度,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其 F-35 战机生产线因稀土供应链波动,交付量同比下降 12%。 每架 F-35 需 417 公斤稀土,其中钕铁硼磁铁用于雷达系统,确保探测距离达 200 公里以上;铼元素添加到发动机涡轮叶片,使其能承受 1700℃高温。 该公司供应链负责人私下透露,若稀土供应中断超过 3 个月,F-35 生产线将全面停工。 同期,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建造也受影响,单艘驱逐舰需 2359 公斤稀土,用于导航系统和反潜设备,目前美军订单已积压 3 艘,交付时间推迟至 2026 年。 美国早从 2021 年就开始推动稀土供应链 “去中国化”。 2022 年,MP Materials 公司获得美国政府 2.5 亿美元补贴。 用于扩建加州稀土矿和建设德州冶炼厂,计划 2024 年实现 80% 稀土自主加工。 但 2024 年实际数据显示,该公司全年开采 4.55 万吨稀土精矿,仅能加工 1200 吨,不足 3%,剩余 98% 仍需运至中国江西赣州的工厂提纯。 2025 年 1 月,中国对稀土加工品加征 15% 关税后,MP Materials 向美国军方的报价上涨 20%。 导致其股价当月下跌 10%,德州冶炼厂的扩建计划也因资金短缺暂停。 2023 年,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稀土供应链合作协议》,计划从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进口稀土。 但莱纳斯公司 2024 年的财报显示,其马来西亚工厂生产的稀土氧化物,有 65% 需运至中国广东进行深加工,才能达到美军工使用标准。 所谓 “澳大利亚供应”,实则是将中国粗加工产品二次处理后转售,成本比直接从中国进口高 35%。 2025 年 2 月,莱纳斯公司因环保问题,马来西亚工厂被限产 30%,进一步加剧美国稀土供应紧张。 美国还试图在东南亚寻找替代来源。2024 年,美国从泰国、墨西哥进口的氧化锑数量,较 2023 年增长 200%。 但海关数据显示,这些氧化锑的原产地均为中国湖南、广西等地,泰国、墨西哥仅进行简单包装,每吨加价 500 美元转售给美国。 这种 “转口贸易” 不仅增加成本,还无法保证供应稳定 ——2025 年 3 月,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泰国向美国的氧化锑出口量骤降 60%。 中国的稀土产业优势,早已形成完整闭环。2025 年,北方稀土与中国稀土两大企业,仍控制国内 85% 的稀土开采权和 90% 的冶炼产能。 在技术层面,2024 年中国研发的 AI 智能分选设备,已在江西、内蒙古的稀土矿投入使用,将重稀土分离纯度提升至 99.97%,分离效率比美国现有技术高 40%。 同年,中国在缅甸、布隆迪参股的 5 座稀土矿投产,加上在东南亚、中亚建成的 17 座海外分离厂,形成覆盖 “开采 — 冶炼 — 加工” 的全球供应链。 2025 年 1 月,中国将稀土永磁材料生产技术纳入 “不可出口技术清单”,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 现代军工产业的运转,早已离不开稀土。 美国陆军 2025 年的评估报告承认,153 种主战装备中,87% 的关键部件依赖中国稀土加工技术。 若失去中国供应,美军现有装备的维护周期将从 6 个月延长至 18 个月,新装备生产周期至少翻倍。 这种依赖,并非短期能改变,美国国防部预测,即便投入 500 亿美元,美国也需 10 年才能建立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且成本将是中国的 2.5 倍。 美司令所谓 “500 倍打击” 的警告,忽略了产业链控制权的重要性。 中国无需采取激进措施,只需按照现有法规管控稀土出口,就能影响美国军工生产。 2025 年以来,中国稀土出口量虽保持稳定,但出口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品。 高附加值的稀土永磁材料、精密零部件出口量减少 25%,已对美国军工企业造成实质影响。 国家间的竞争,终究是实力的较量。中国数十年深耕稀土产业,形成的不仅是产能优势,更是技术与供应链的双重话语权。 这种优势,不是 “威胁”,而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底气。 面对外部威慑,中国无需言语反驳,稀土产业的稳定发展,就是最有力的回应。 信源:美军司令警告:中国若统台,将遭比俄罗斯多500倍的毁灭性后果——中华网热点新闻
等命门被彻底捏住后,美国才反应过来:真的离不开中国。当超过1100架F
【12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