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还是没有谈拢,法国想要的,中方始终没松口,至于中方为什么没松口,法国人最清楚。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突然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在布鲁塞尔的记者会上振臂高呼:“必须保护欧洲产业!” 这场由法国主导的调查,最终在2024年7月落地成17.4%至37.6%的临时关税。当时没人想到,中国商务部在2024年1月就悄然启动了对欧盟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这个时间点比欧盟正式加税早了整整半年。 “这不是巧合。”日内瓦贸易政策研究所的报告指出,中国选择白兰地作为反击目标极具针对性。法国干邑白兰地每年对华出口额达14亿欧元,占其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而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当时还不足8%。 更微妙的是,法国葡萄酒行业在2023年刚通过“中法葡萄酒文化年”活动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这种“一边吃饭一边砸锅”的行为,让中方决策层看到了法方战略短视。 2024年8月29日,当中国商务部公布初步裁定认定欧盟白兰地存在27.7%至34.9%的倾销幅度时,波尔多酒庄的庄主们还在安慰自己“这只是技术性手段”。 但10月8日宣布的临时措施彻底打破了这种幻想——从10月11日起,所有进口白兰地需缴纳最高39%的保证金。这个数字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关税税率惊人相似,贸易专家们称之为“对等威慑”。 法国干邑行业协会在2024年底抛出的“最低进口价格方案”颇具戏剧性:VS级每升46元、XO级每升424元的价格承诺,看似诚意满满,实则暗藏玄机。 中国商务部在2025年1月的核查中发现,这个价格体系恰好卡在中国进口商的利润临界点上——法国人试图用“技术性妥协”保住市场份额,又不愿真正放弃对华贸易优势。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6月27日。当中国宣布将干邑协议与欧盟电动车关税谈判捆绑时,法国代表团在谈判桌上的表情变得异常复杂。 他们或许想起了2019年G7峰会上那个著名的“茶杯阵列”——当时某欧洲国家代表故意将茶杯摆成十字军东征阵型,被外交观察家戏称为“茶杯地缘政治”。如今中法谈判桌上的文件夹角度、座椅间距,都成了解读立场的密码本,只是这次轮到法国人尝到被“礼仪战”反制的滋味。 数据不会说谎:2023年法国红酒对华出口量暴跌42%,而空客飞机订单却新增80架。这种“杯具与机翼齐飞”的撕裂格局,在图卢兹的飞机制造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工程师安装完机翼赶去超市时,货架上波尔多红酒总积着灰。 法国《世界报》在2025年7月的深度报道中承认:“我们既想保住传统产业的市场份额,又不愿放弃对新兴产业的保护主义,这种左右互搏的策略注定了失败。” 当2025年9月5日中国对欧盟猪肉征收最高62.4%的初步反倾销税时,欧盟内部开始出现裂痕。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呼吁“停止贸易战”,荷兰乳制品行业代表团紧急启程赴华谈判。 而法国人此刻才真正明白,中方始终不松口的背后,是对等原则的坚定践行——从2024年1月启动调查到2025年9月连续出手,每个时间节点都精准对应欧盟对华贸易壁垒的升级。 这场贸易博弈的深层逻辑,在2025年9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中显露无遗:“中方始终主张合作共赢,但面对单边主义必须维护核心利益。”当法国干邑行业协会的代表在第N次谈判中重复“希望中方理解法方难处”时,他们或许该先问问自己:当初推动电动车关税时,可曾理解过中国企业的难处? 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最终演变成一面照妖镜——它照出了某些西方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战略困惑,也照出了中国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时的坚定立场。 当大家看到这里时,或许会想起2025年春天那个著名的外交场景:在爱丽舍宫的谈判室里,法方工作人员曾解释“背手站立”是“等待摄影师调整机位”,这个说法的可信度,可能还不如巴黎地铁的准点率。您觉得,在这场博弈中,究竟是谁先打破了平衡?
就在刚刚法国突然宣布了! 9月19日这天,法国可真是炸开了锅。 全国
【35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