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真成泉州了从唐代开始,泉州港初步兴起,朝廷在此设州治,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同时鼓励海外贸易,与东南亚、印度等地已有零星商船往来,成为当时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节点。五代十国时期,泉州在闽国治理下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港口建设与海外交流,为宋代的繁荣奠定基础。
宋代是泉州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朝廷在此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泉州港与广州、明州并称为 “三大港”,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从这里远销亚非,香料、象牙等舶来品则在此集散,城内商贾云集,形成多元文化交融的景象,清净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之一)、开元寺东西塔等标志性建筑均在此时期奠基或扩建。
元代,泉州迎来 “东方第一大港” 的鼎盛时代,依托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其贸易范围扩展至波斯、阿拉伯乃至欧洲,城内聚居着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等数万外商,他们带来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文化,与本土的儒释道文化共存,形成 “半城烟火半城仙” 的独特风貌,现存的清净寺遗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世界现存唯一摩尼教石刻造像),都是当时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