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复核通报蒋某媛的学术论文虽然存在着100多处问题,但武汉大学仍然决定维持授予其硕士学位,我对此理解认同。
中国每年毕业研究生100多万,硕士论文需要有1~2个创新点,博士论文需要有2~3个创新点,算下来每年研究生贡献了200万个创新点,哪里有这么多的创新?
当年我读研时,毕业论文还要求填补世界和国内空白,每年都填补那么多的世界空白,好像世界全是空白的,这实在太过分了,后来接到通知,不准我们填补空白了[哈哈]
工科生的创新从而而来?主要靠假设新场景,真实工程背景早就有了最优解决方案,你一个学生不可能有创新。
于是就编造了一个想象的新场景,针对这个新场景,你给出了一个新方法,因为全世界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新场景(这是你编的),所以你的方法就是独创的。
如果这个新场景被公开研究过,那创新方法早就被别人抢走了。你的创新,就基于你编造的新场景没人知道。
你瞧瞧,我把工科生论文创新的秘密给揭露了。
至于文科生,鲁迅、陶渊明、屈原、《红楼梦》早就被嚼鼓烂了,创新也全是靠编造新角度。
毕业论文考验的是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提出问题、做综述、立论、比较研究方法、论证、数据分析……看你是否基本掌握了研究范式。
考察的是学生研究能力,而不是学生的研究内容。
例如曾有个博士生研究交通信号灯的最优设置,提交论文时信号灯都改为实时录像监控了,他的论文基础不成立了。
论文还是通过了,毕竟他的研究能力等到了认可。
杨的论文虽然问题很多,但基本研究能力体现出来了,数据和拟合结果可能有误,但说明她知道如何做数据分析和拟合。
就事论事,我认同武大的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