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欧盟正式宣布了! 9月19日,欧盟正式通过针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措施草案,这已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第19轮制裁。目前,该草案已提交给欧盟27个成员国进行最终审批,若顺利通过,将成为欧盟持续施压俄罗斯的又一砝码。 从公开信息看,本轮制裁延续了此前多维度打击的思路,重点仍集中在能源、金融、贸易三大领域。能源方面,可能进一步限制俄罗斯石油产品的海运出口,并收紧对俄能源技术设备的出口管制;金融层面,或扩大对俄银行、支付系统的限制范围,同时将更多与俄国防、能源相关的个人及企业列入资产冻结名单;贸易上,则可能新增对俄军民两用物资、关键矿产的禁运条款,甚至细化到限制第三国通过欧盟转运俄敏感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欧盟在俄乌冲突持续一年半后仍坚持制裁主线的体现。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已累计推出18轮制裁,覆盖范围从最初的能源、金融,逐步扩展到食品、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但现实问题是,随着制裁轮次增加,其效果变弱了——俄罗斯早已建立“影子船队”绕过石油限价,能源出口转向亚洲市场后收入结构更趋多元,部分欧洲国家还因能源短缺被迫重启与俄合作。 更关键的是,欧盟内部对制裁的态度正出现分化。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长期反对“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激进制裁,认为这推高了本地能源价格、拖累经济复苏;而波罗的海国家则主张加大筹码,要求对俄实施更严厉的技术封锁。这种分歧在本轮草案讨论中或再次凸显——成员国审批环节,可能因各国利益差异出现博弈,最终落地的制裁细节不排除打折扣。 对俄罗斯而言,尽管制裁带来压力,但通过向东转战略、本币结算体系搭建等措施,已逐步构建起抗压韧性。而欧盟则陷入两难,继续制裁可能进一步加剧自身通胀、能源危机与社会矛盾,放松制裁又恐被批评对俄软弱。 总的来说,第19轮制裁草案的提交,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场冲突的复杂面——制裁早已不是解决问题的速效药,却在博弈中被反复当作工具。当制裁轮次变成连续剧序号,人们更关心的或许是:这样的循环,何时能真正推动和平谈判的到来? 各位读者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媒感到非常的委屈!9月18日,纽约时报刊文表示,你们看到的就是中国显然正试图展
【19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