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男子5年间陆续向亲哥借8次现金,共计24万多,连本带息得还哥哥40多万,没等他还钱,哥哥急用钱,问男子借64万,此后,哥哥说“账清了”再没还钱,男子称:借钱8次,还钱时,哥哥拿出10张欠条,多出2张他怀疑是哥哥伪造的,兄弟俩各执一词,吵翻了,网友:亲兄弟就得明算账。 杨先生从2013年到2018年陆陆续续找亲大哥借了8次现金,他记得给哥哥打了8次欠条。 杨先生借的这些钱都是现金,一共是24万多,用他的话说:连本带利息一共要还哥哥40多万。 然而,没等杨先生把钱还给哥哥呢,哥哥就找到他,说要买门面房着急用钱,问杨先生借了64万。 这64万杨先生本来打算是给儿子定媒、结婚、买房子用的,可哥哥张口了让他有些为难。 哥哥却跟他说,不会耽误事的,就用一星期。 杨先生挺哥哥这么保证,也就同意了,将64万借给了哥哥。 不料,过了一个星期后,哥哥变卦了,说他没钱了。 杨先生心里不是滋味,问哥哥要借条,拿出来对账。 杨先生明明记得是8张借条,结果,哥哥拿出来10张借条。 他怀疑多出来那两张借条是哥哥伪造的,因为这上面的借款自己从来没见过,另外,上面的签名也不是自己的笔迹。 于是,杨先生说他把那两张借条拿去做了鉴定,8个原件借条不是同一个笔迹,多出那两张就是假借条。 而这两张“假借条”上面的金额,连本带息一共是143260元。 杨先生非常生气,自己记得是8张借条,哥哥为啥这样做?为啥给自己加这两张假借条? 因此,杨先生就想让哥哥把那64万还给自己。 万万没想到,哥哥竟然说账清了,之后,不再还钱。 杨先生有些恼火,找到哥哥算账,他不认可那多出来的两张借条,以及借条中的金额。 哥哥却说,账早都清完了,非说我借条是假的,假条欠我20多万,不给我我也就不要了,就这你还不愿意! 杨先生火冒三丈,对着哥哥说:“我一点不欠你的,你现在你欠着我30万了,咱先说明。你别说我欠你20万……” 哥哥解释说,都是你给我打的条啊,你现在说中间有两张是假的,你说哪俩像假的? 杨先生一口咬定,那两张借条就是假的,有笔迹鉴定,哥哥就是伪造借条,虚构事实,上面哥哥还写的担保人,你给我贷的款,担保人是你,放款人是谁? 哥哥让他小点声,自己也拿出一份鉴定,鉴定结果借条是真的。 可杨先生鉴定结果却说借条是假的。 兄弟俩手里各有一份鉴定意见,却出现了两种结果。 杨先生认为,哥哥拿去鉴定用的是复印件做的,复印件容易造假。 哥哥表示,确实是从复印件借条抠出来的,因为自己也没有用别的东西鉴定。 兄弟俩对借条鉴定结果看法不一,双方各执一词,吵翻了,也没有吵出一个结果。 这件事中,杨先生8次借款均是现金,未通过银行转账等可留痕的方式交付,导致资金流向无法追溯。 因此,只凭借条对账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当哥哥以“账已清”为名不再还钱,杨先生这边就被动了。 有人说,做哥哥的能借他8次,他哥哥肯定不是坏人。 不过,哥俩的事有点混乱啊!你借你哥的钱在先,当你哥需要钱时,你应该把之前借他的钱连本带利还给他。如果这些钱不能完全解决他的问题,你可借给他一笔钱,并让他写一张借条,这样问题比较直白一点,愿你兄弟俩协商解决问题! 也有人说,2013-2018年期间,弟弟向哥哥陆陆续续借了24万多,总共打了8张借条,连本带息应还40多万,但是钱一直没还,哥哥也没好意思张口。 哥哥能借弟弟这么多次钱,金额也不小,说明哥哥人还是不错的。 另外,哥哥正好买门面房缺64万,故找弟弟借64万,名义上是借,实则是要回欠款。 至于搞两张假借条,估计是利息方面计算有出入,或者说弟弟不仁,不要怪哥哥无义,所以摆他一道。 这件事中,杨先生与哥哥的笔迹鉴定结果矛盾,核心问题在于鉴定材料的是否真实。 杨先生使用借条原件鉴定,而哥哥使用复印件鉴定,复印件易被篡改或伪造,其证明力远低于原件。 所以,杨先生最好和哥哥一起对借条进行鉴定,这样才能查明事实,然后再协商解决。 哥哥表示,如果这两张借条真的是假的,我承担法律责任。 杨先生表示,这两张借条要是真的,我一分钱不要。 如果,借条存在伪造,哥哥将面临什么? 《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哥哥伪造借条虚构债务,意图以此“假借条”让杨先生还款,且金额达到当地“数额较大”标准,通常为3000元至1万元以上,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最后想说,借钱的事,最好一借一还,再借不难,这样账目也清晰,免得时间久了,账目混乱说不清楚。 关注@福康说法 从日常点滴学法律,生活安稳更有底
网友意外发现右脑缺了三分之一,医生说如果确定是先天的话就别管了,代码能跑就别修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