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敢打了?很多人以为,2016 年南海的两艘美国航母是 “主动撤退”。错了!真相是,他们算清了一笔账:一场 “打赢了也没油水,打输了就赔上国运” 的消耗战,美国根本耗不起。 2016年,“里根” 号与 “斯坦尼斯” 号带着浩浩荡荡的舰队在菲律宾海域摆开架势,结果东风导弹的锁定信号刚穿透云层,这两支航母战斗群就连夜后撤数百公里,这哪是什么 “战略转进”,分明是摸透家底后的狼狈避险。 现代战争早不是靠几件先进武器定胜负,拼的是持续造血的工业产能,这恰恰是美国如今最缺的底气。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工厂还能昼夜轰鸣,钢铁厂的浓烟能遮半天,制造业撑起了 GDP 的四分之一;可现在再去看那些铁锈地带,好多厂房要么改成了网红打卡的文创园,要么就荒在那儿长满杂草,制造业占比只剩个零头。 反观中国,小到手机里的芯片、汽车上的轴承,大到航母的甲板钢、导弹的弹体壳,几乎都能自己造,制造业的分量比美、日、德加起来还重。 就说造军舰,咱们的船厂跟 “下饺子” 似的,新舰艇一艘接一艘下水;美国那边造艘驱逐舰能超支几十亿,工期拖了又拖,这种效率怎么扛消耗? 美国军工看着风光,实则早被掏空了。那艘号称最先进的 “福特” 号航母,花了一百多亿,比原计划多烧了三十亿,2017 年就服役了,折腾六年才勉强能打仗,上面的电磁弹射器修了八年还时灵时不灵。 F-35 战机更是个 “吞金兽”,整个项目花了两万多亿,说好的升级从 2019 年拖到 2031 年还没影,新造的飞机因为软件有漏洞,只能当教练机停在机场,交付时间从两个月拖到快八个月。 更荒唐的是,美军采购的东西贵得离谱,一个普通机械零件敢报九万美元,一个咖啡杯要一千二,连审计都连续七年通不过,这种掺了水分的军工实力,怎么打硬仗?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能造全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艘核动力航母,不用看任何人脸色。 现在全球贸易里,好多中间产品都得靠中国供应,比依赖北美还多。美国超市里的微波炉、工厂里的数控机床、医院里的 CT 机,拆开一看,一半以上的关键部件都印着 “中国制造”。 去年美国刚给中国商品加了点关税,国内通胀立马就蹿上去了;真要是打起来断了供应链,老百姓怕是连手机都换不起,那些靠制造业、零售业吃饭的州,选举时肯定不答应。 他们的智囊团早把账算得明明白白:打赢了能捞着啥?南海又不是中东的油田,抢不到资源不说,全球供应链先得崩,自己的经济也得跟着遭殃。 打输了更惨,航母被击沉、基地被端掉,霸权的遮羞布直接扯下来,日本、韩国那些盟友立马就得琢磨着重新选边站。 之前打阿富汗、伊拉克花了几万亿美元,最后啥好处没捞着,现在面对工业实力更强的中国,这笔赔本买卖谁都不会做。 美国那些军工企业倒盼着打仗,毕竟战争能让他们的销售额涨、订单堆成山,可这套对中国没用。 伊拉克、叙利亚被炸烂了,他们能扶持傀儡政权抢资源;中国是全球产业链的枢纽,炸了咱们的工厂,美国自己的汽车厂、军工厂也得停摆。 去年美国汽车业协会就哭着找白宫,说要是断了中国的电池供应,一年得少造几百万辆车,损失几百亿产值,这还没开打呢,自己先疼得受不了。 所以那两艘航母不是 “主动撤退”,是打不起、耗不起的无奈之举。霸权再横,也架不住对手家大业大底气足,毕竟算来算去,跟一个能自己造一切的对手开战,实在太不划算。 参考资料: 新华网 《少将:美航母南海秀肌肉时机敏感 暴露强盗逻辑》
美国人骨子里都清楚:中国无论武器进步多快,先进到什么程度都不会主动攻击美国本土,
【15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