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这次的“背刺”,就是一记警钟,它用数百列火车的代价,告诉了我们一个最简单的真理:任何单一的“经济命脉”,无论看起来多高效,最终,都会成为别人手里的“人质”。 2025年初刚过元旦,俄乌之间的输气协议就到期了,俄罗斯那边干脆利落,直接停了通过乌克兰往欧洲送气的管道,这一下,波兰可就傻了眼,工厂里的机器转不动了,老百姓家里的燃气费单子上的数字噌噌往上涨,翻着跟头似的翻倍。 谁能想到,曾经以为稳稳当当的能源供应,说断就断了。 这事儿说起来也不能全怪别人,波兰自己早年间就把能源脖子伸得太长,几乎一半的天然气都指着俄罗斯供应。2021年那会儿,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就有近百亿立方米,占了全年消费量的四成还多。 那时候图省事图便宜,觉得俄罗斯的管道气又稳定又划算,哪曾想,地缘政治的风向说变就变。 俄乌冲突一爆发,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一轮接一轮,能源自然也成了博弈的筹码,俄罗斯那边也不含糊,你不买我的气,我还不卖给你呢,去年四月就因为支付方式的问题,直接给波兰断了气。 其实波兰也不是没想过早点脱身,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想建核电站,结果切尔诺贝利一出事,老百姓怕得不行,项目硬生生给搁置了。2007年又提过一次,还是没成。这么一拖二拖,就错过了能源转型的最佳时机。等到真要摆脱对俄依赖时,手里能用的牌就少得可怜了。 没办法,只能急急忙忙找下家,波兰赶紧把自己的LNG接收站扩建了一番,弄了两个新的气化器,总算能每年接收62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又和立陶宛修了条天然气管道,能从立陶宛的克莱佩达接收站调气。还拉上丹麦修了条波罗的海管道,从挪威引气过来。 这些工程听起来挺热闹,可真到用的时候才发现问题一堆。 最头疼的是运输,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倒是来了不少,可价格比俄罗斯的管道气贵出一大截。更麻烦的是,这些LNG运到港口卸下来,要送到内陆的工厂和千家万户,还得靠火车拉。 波兰本来就没准备那么多运气的火车,为了应急,只能把货运列车调来改造成运气化设备的专列,几百列火车没日没夜地跑,光是运输成本就比原来的管道输送高了好几倍。有报道说,光是从其他渠道进口天然气,额外成本就得上亿欧元。 这还不算完,波兰的电力八成靠烧煤,之前也主要从俄罗斯进口,欧盟对俄煤炭禁运生效后,只能自己想办法。国内煤矿加班加点地挖,又从美国、澳大利亚那边高价买。结果电价跟着一路飙升,成了欧盟里电价最贵的国家之一。 企业受不了,老百姓更受不了,政府只能推出补贴政策,可这点补贴在飞涨的能源价格面前,简直是杯水车薪。 为了补上能源缺口,波兰也是急病乱投医,能源部去年推出的新政里,说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要占到总量的27%。听着挺好,可实际上却放着便宜又好用的陆上风电不用。欧洲风能协会都看不下去了,说波兰放着陆上风电场不用,简直让人费解。 要知道,陆上风电的成本还不到燃煤电厂的一半,可波兰这边说社区不待见,硬是要把风电装机砍下来,从2025年的7000兆瓦降到2040年的800兆瓦。这边放弃便宜的能源不用,那边却花高价从美国买LNG,这账算得实在让人看不懂。 转向挪威的管道气也没好到哪去,波罗的海管道刚开通的时候,波兰官员还挺得意,说这是结束对俄依赖的象征,可真到用气高峰,挪威那边说减供就减供,价格也是说涨就涨。原来依赖俄罗斯的时候,好歹还有长期合同管着,现在倒好,跟着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走,更没谱了。 今年冬天就更难熬了,欧盟的天然气储存量降到了五成,比去年同期少了不少,美国的LNG倒是想来救场,可人家自己也有需求,加上运输成本,到了欧洲价格就没低过,荷兰TTF的天然气基准价一度涨到了每兆瓦时51欧元,创了一年多来的新高。波兰为了抢气,只能跟着抬高报价,最后还是得老百姓和企业买单。 更要命的是,能源这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波兰想帮乌克兰一把,把电力送过去,结果发现自己的电厂因为煤炭成本太高,早就不堪重负。 额外输电只会让电价更高,最后还是本国消费者倒霉。想和斯洛伐克互相调气应急,结果因为利益纠纷,俩邻居闹得挺不愉快。欧盟内部也因为能源分配问题矛盾重重,说好的团结互助,到了真要掏钱出力的时候就不那么痛快了。 波兰能源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要建核电站,说这是减少碳排放的唯一办法,可第一座核电站要等到2033年才能用上,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能源成本吞噬经济成果,看着别人家拿捏自己的能源命脉。 这几百列火车没白跑,算是把一个道理砸进了波兰人的脑子里,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看着省事,真要是篮子漏了,哭都来不及。能源这东西,从来就不只是经济问题。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手里,早晚得被人牵着鼻子走。波兰这次算是用实实在在的代价,给全世界上了生动一课。
波兰还是中计了!很多人还以为,波兰关闭边境,是在“反击”俄罗斯。大错特错!它这一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