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的根,可能根本不在肠!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真相——脾虚气滞   很多人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9-19 14:39:03

肠息肉的根,可能根本不在肠!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真相 —— 脾虚气滞   很多人查出肠息肉,第一反应就是肠道出问题了,得想法子直接消息肉,可消来消去还是反复 —— 息肉切除后没多久又长出来,连带着情绪也越来越焦虑。其实,肠息肉的真凶,可能根本不在肠本身,而是被大家忽略的脾虚气滞。   中医认为,脾对肠道健康的影响,藏在 “脾主运化水谷” 与 “脾主统摄气血” 两个核心作用里:脾就像人体的营养调配员,脾气健运时,能把食物转化为营养精微,并输送到全身,为肠道正常运转提供能量;同时,脾还能统摄气血,保证气血在脉道内正常运行,避免瘀血阻滞肠道。这正是调理脾虚气滞所致肠息肉,不能只盯着肠处理息肉的关键。   在这两个作用中,运化水谷是基础,统摄气血是保障。脾气就像滋养肠道的健康通道,脾气健运,才能持续把营养输送到肠道,让肠道有活力;要是脾虚气滞,肠道的营养通道就会堵,就算肠道自身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也会因缺乏营养而功能失常,肠息肉自然容易滋生。   打个比方:脾气健运时,脾就像高效的营养输送 + 气血监管员,一边将营养物质顺着经络输送到肠道,确保肠道时刻有充足的能量供应;一边维持气血正常运行,不让瘀血在肠道积聚,这时肠道营养充足,气血通畅,自然能保持健康状态,不易产生息肉;   可如果脾虚气滞,营养堵在半路,像堵车一样到不了肠道,肠道就缺乏营养,功能减弱;同时瘀血在肠道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 这时候光处理息肉,不健脾理气,就像给营养不良的植物只修剪枝叶,不改善土壤肥力,植物还是长不好。   再往细了说,脾能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肠道内环境的平衡需要营养充足、气血调和,脾气健运时,营养能滋养肠道,气血能推动肠道蠕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脾虚气滞时,营养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肠道内环境失衡,就为息肉生长提供了温床。而且,脾虚还会影响其他脏腑 ——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了,其他脏腑也会跟着受累,时间久了,整个身体的机能都会下降。   所以,脾气健运,肠道才能一直保持营养充足、气血通畅的状态,不会反复长息肉。反过来想,很多肠息肉患者,比如息肉切除后又复发、肠道功能时好时坏,时间久了往往会伴随脾虚气滞的表现 —— 比如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四肢乏力,劳累或情绪不佳时,肠道不适症状更明显。   这就是因为脾虚气滞堵了营养通道,身体不适又加重脾虚;而肠息肉带来的担忧又让人更焦虑,进一步影响脾气,陷入脾虚越重→肠道功能越差→情绪越糟→脾虚更重的怪圈。   之前接诊过一位 45 岁的患者张女士,平时工作忙碌,三餐不定时,爱吃生冷食物。在一次体检中查出肠息肉,虽然进行了切除,但半年后复查又发现新的息肉。她常感觉腹胀,食欲不佳,吃一点就觉得饱,大便不成形,还总感觉浑身没力气,稍微活动一下就累得不行。   我看她舌淡苔白,脉象细弱,辨证为脾虚气滞。给她采用 “健脾益气、行气化瘀” 的组方调理:选用黄芪、山药健脾益气,提升脾胃功能,增强运化能力;搭配陈皮、厚朴行气除满,改善腹胀症状;加入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散肠道瘀血阻滞,预防息肉再生;再佐以炙甘草调和诸药。   让她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用。同时叮嘱她规律饮食,避免生冷油腻。调理两个半月后,张女士反馈腹胀明显减轻,食欲有所增加,大便也逐渐成形。继续巩固调理两个月后复查,肠息肉未再生长,身体乏力的情况也得到显著改善,整个人精神状态良好。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肠道的正常健康不止靠肠道自身的修复,脾气才是隐形支撑 —— 脾运化水谷为营养,脾统摄气血为保障,只有脾气能把营养输送到位,把气血调节顺畅,肠道功能才能真正正常。要是只处理息肉而不健脾理气,就像给干涸的土地只种庄稼,不浇水施肥,庄稼还是长不好。   所以从根本上说,脾气健运是人体远离肠息肉的基础。只要脾气健运,能顺畅运化水谷、统摄气血,肠道营养充足,内环境稳定,肠息肉自然能慢慢得到控制。如果你的肠息肉还伴有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劳累或情绪不佳时症状加重等表现,别光顾着处理息肉,不妨看看是不是脾虚气滞拖了后腿。

0 阅读:102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