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战场上打不赢,一切都是零!当你主动亮剑展示出你强大的军事力量之后,你就会变成别人家的座上客,巴基斯坦的例子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沙特每年花 803 亿美元军费买遍全球顶级装备,却在也门战场连胡塞武装都摆不平,这事儿本身就挺说明问题 —— 战场上的硬实力从来不是靠支票簿堆出来的。 反观巴基斯坦,手里握着 130 枚核弹头和能打到印度全境的 “沙欣 - 3” 导弹,还有在克什米尔打了几十年山地战的实战经验,这种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正是沙特最需要的 “安全感” 来源。 这次两国签的共同防御协定,说穿了就是一场精准的实力互换,你出石油美元,我出核弹和实战经验,把 “战场上打不赢一切都是零” 的道理演绎得明明白白。 看看沙特的军火库,那可真是把 “土豪” 两个字刻在了武器清单上。陆军有 400 多辆美国 M1A2 主战坦克,比很多大国的现役装备都先进;空军光是 F-15 战斗机就有 249 架,再加上 72 架欧洲台风战机,随便拎出一个飞行联队都够唬人;防空部队更是集齐了中国东风 3 导弹、美国爱国者 PAC-3 系统,简直是全球防空武器博览会。可真到了也门战场,这些先进装备却有点水土不服。 花钱请来的雇佣兵不会用美式装备,本国士兵训练不足,连基本的战术协同都玩不转,结果被拿着简易武器的胡塞武装搞得灰头土脸。这就像买了一身顶级运动装备却跑不动步,装备再好,没人能玩转也是白搭。 巴基斯坦这边就不一样了,虽然军费连沙特的零头都不到,却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他们的 “沙欣 - 3” 导弹能打 2750 公里,从本国发射就能覆盖印度所有大城市,130 枚核弹头分散部署在全国各地,铁道部长都敢公开说 “不是摆设”。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军队是在实战中打出来的。1947 年第一次印巴战争,他们在克什米尔的奔杰高地跟印军反复拉锯,虽然最后没占到便宜,但积累了宝贵的山地作战经验。 后来在反恐战争中,巴军又跟塔利班硬碰硬打了十几年,这种从血与火里熬出来的战斗力,恰恰是沙特最缺的。 其实两国的军事合作早有渊源,不是临时起意。从 1967 年开始,巴基斯坦就帮沙特培训军队,前后教出了 8200 多名沙特军人,相当于给沙特军队打下了最初的战斗力底子。 海湾战争时,沙特王室心里没底,直接请巴基斯坦精锐部队来保卫首都利雅得,这种信任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起来的。 现在签这个共同防御协定,不过是把这种默契正式写在了纸上。沙特需要的是有人能帮他把那些先进装备用起来,真到打仗的时候能顶上去;巴基斯坦则需要沙特的石油美元来维持自己的国防体系,尤其是核武器这种烧钱的大家伙,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外界最关心的核武器问题,协定里没明说,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核心。沙特当年买过中国的东风 3 导弹,就是想搞战略威慑,可惜自己玩不转。 现在跟巴基斯坦结盟,等于间接拥有了核保护伞。巴基斯坦的 “加兹纳维” 战术导弹能打 290 公里,带 2 万吨级核弹头,在波斯湾地区足够用了;“沙欣 - 3” 则能覆盖整个中东,这种威慑力比多少辆 M1A2 坦克都管用。 对巴基斯坦来说,核武器是他们在印巴对抗中不落下风的底牌,现在把这张牌间接借给沙特用,既能换经济支持,又能提升自己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何乐而不为? 这事儿也透着点对美国的微妙态度。沙特以前总靠着美国的安全保护,可这些年美国在中东心思越来越少,动不动就 “战略收缩”,让沙特心里没底。 去年拜登政府跟伊朗关系缓和,更是让沙特觉得必须找个靠谱的新靠山。巴基斯坦虽然不如美国强大,但胜在可靠,而且跟沙特没有地缘利益冲突。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真敢打仗,克什米尔冲突里跟印度你来我往从没怂过,这种 “亮剑精神” 正是沙特现在最需要的。 从历史上看,这种靠实力说话的同盟关系向来比纸面上的承诺靠谱。以色列当年在中东战争里打遍周边无敌手,才有了后来跟阿拉伯国家的和解资本;巴基斯坦要是没在三次印巴战争里硬扛下来,也不会有今天在伊斯兰世界的话语权。 沙特以前总觉得有钱就能买来安全,现在终于明白,战场上真刀真枪赢下来的尊重,比多少份美元合同都管用。这次跟巴基斯坦结盟,说白了就是花钱买 “实战经验” 和 “核保护伞” 的组合套餐,算是给国家安全上了双保险。 现在的中东局势就像个火药桶,伊朗的导弹技术越来越强,胡塞武装时不时搞点小动作,沙特心里能不慌吗?自己的军队不争气,那就找个能打的盟友。 巴基斯坦刚好需要钱来维持军队和核武器,双方一拍即合。这种合作模式其实很简单:你有先进装备但不会用,我会用但缺钱,那咱们就组队。 沙特出装备和资金,巴基斯坦出人和技术,再加上核武器这个终极保障,等于给沙特的国家安全上了个双保险。
美国人骨子里都清楚:中国无论武器进步多快,先进到什么程度都不会主动攻击美国本土,
【15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