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名解放军战士在乘车回部队的途中,劝司机不要停下加油,但司机执意停下加油,结果车子瞬间起火,车上的乘客陷入了危险境地。 遂宁军分区的报告厅里,50 多岁的梁强站在讲台上,举起双手,指节变形、皮肤布满移植后的纹路,右手仅剩两根尚能灵活活动的手指。 台下官兵静静听着他讲述 1995 年那场大巴车火灾:“当时油袋烧得噼啪响,我只想着不能让它在车厢里炸,抱着就往窗外跳。” 话音落下,掌声雷动。没人能想到,这个如今从容讲述过往的军人,曾因烧伤面目全非、一度对生活失去希望,更用残缺的身体,走出了一条从 “救火英雄” 到 “军旅榜样” 的非凡路。 1995 年的公路上,20 岁的梁强坐在大巴车靠窗位置,手里捏着刚给女友苏静买的明信片。作为成都军区的驾驶员,他刚结束休假,正盘算着回部队后好好训练。 突然,车辆异响停靠,司机拿出废旧轮胎改的油袋准备违规供油。“不能这么弄!会炸的!” 梁强立刻起身劝阻,可司机只当他多管闲事。 点火瞬间,化油器爆燃,油袋成了 “火球”,车厢里哭喊声一片。没有丝毫犹豫,梁强冲过去抱住滚烫的油袋,忍着剧痛撞开车窗跃出。 全车 27 人得救了,他却被烧得像 “焦炭”,全身 85% 面积严重烧伤,三度烧伤达 60% 以上。 在西南医院的抢救室里,医生下了 “生死未卜” 的判断。梁强的父母守在门外,三天没合眼;苏静得知消息后,连夜从老家赶来,隔着手术室门一遍遍喊 “梁强,你一定要挺过来”。 当他终于脱离危险苏醒,最先感受到的是钻心的疼,每次换药,纱布粘在皮肤上撕扯开,都像剥一层皮。 可比身体疼痛更重的,是看到镜中自己的瞬间:耳朵几乎没了,鼻子塌陷,全身是缝合的疤痕。这个在训练场上从不怕苦的战士,躲在被子里哭了:“我这样,还怎么当军人?怎么配得上苏静?” 他开始刻意疏远苏静,把她送来的鲜花扔进垃圾桶,说 “你别再来了,我不想耽误你”。 但苏静从没走,每天帮他擦身、读信,在他疼得睡不着时,握着他残缺的手轻声说:“你救了那么多人,是英雄,我陪你一起面对。” 有一次,梁强发脾气打翻了粥,苏静默默收拾干净,重新端来一碗,喂他喝下。这份坚持,让梁强慢慢放下心防。 1997 年,两人结婚那天,梁强用缠着绷带的手给苏静戴上戒指,哽咽着说:“谢谢你没放弃我。” 康复之路比想象中更难。40 多次手术,6000 多块皮肤移植,汗腺被破坏导致他夏天稍动就浑身滚烫,冬天又冷得发抖。但他从没想过放弃军人身份。 为了重返训练场,他用背包带把手腕绑在单杠上练引体向上,鲜血染红绷带也不停;声带受损喊不出口令,就对着镜子练口型,让战友帮忙纠正; 手指握不住笔,就用两根能活动的手指夹着笔,一笔一划地练,后来又练打字 。 回到部队后,他拒绝特殊照顾,和新兵一起训练。带领排训练时,他把战术动作分解成步骤,手把手教战士; 为了提升排里的信息化水平,他自学计算机技术,考取法律本科学历,用打字软件制作训练方案。 半年后,他带领的排所有军事课目都达到良好以上,成了全团标兵。战友们说:“梁排长比我们健全人还拼,他就是我们的榜样。” 如今,梁强已从基层士兵成长为遂宁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原主任。这些年,他累计捐款 10 余万元帮困难群众,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人 “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苏静始终陪在他身边,两人一起参与公益,帮烧伤患者走出心理阴影。每当有人问他后悔当年救人吗,梁强总会坚定地说:“我是军人,保护老百姓是本分,再选一次,我还会那么做。” 现在的梁强,依旧保持着军人的作息,每天早起锻炼,空闲时会和苏静一起散步。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当年救人时被烧坏的军帽,旁边是苏静送的相框,里面是两人的合影。 这个曾在火海中涅槃的英雄,用残缺的双手,书写了一段关于坚守、爱与责任的军旅传奇,也让 “军人本色” 这四个字,有了更动人的诠释。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救火英雄梁强重庆分享烧伤后心理疗伤经验)
1995年,一名解放军战士在乘车回部队的途中,劝司机不要停下加油,但司机执意停下
盘盘鸭
2025-09-19 11:51:1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