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害怕,我是自杀!老罗最后一句话,把一场餐饮口水战升级成了社会悬疑剧。“如果我

庚黑星君 2025-09-17 00:31:25

别害怕,我是自杀!

老罗最后一句话,把一场餐饮口水战升级成了社会悬疑剧。

“如果我失踪”,不是玩笑,是投石问路。

他退,不是理亏,是看懂剧本:台下坐的不是评委,是出品人。

预制菜这张牌桌,筹码是民生,庄家是政策,民间杠精连旁听证都没资格领。

所以别骂老罗怂,他不过把“能讲”的讲完,把“不能讲”的留给社会。

我们失去的从来不是一场直播辩论,而是那句古老的安全词: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现在,誓死不必了,绝不能死寂。

9月16日凌晨,已经入秋的成都下起瓢泼大雨,漆黑的暗夜不停地响着炸雷,似乎在尽情倾泄积郁良久的厚淤沉霾。

一周之前,成都玉石公园里,25岁的黄某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最后时刻她用一张纸条表达出自己卑微的善良和孤弱。

“别害怕,我是自杀。我真骑不动了,本来想找人少、树不错、风景又好的地方,真走不动了。”

寥寥数语,写出一世疲惫,读罢让人心头沉重。

世上苦楚,原不必惊天动地,只是“骑不动”这三个字便让人忧思无尽。

网上有传言黄某是个骑手,后来公开声明中讲她是个自由职业者,并非骑手。

从事什么职业,或者有没有职业已经并不重要。

人生在世,谁不是各自的路途上,时而疾驰,时而缓行。

谁都有疲惫颓丧之时,以至连寻一处“树不错、风景又好”的安歇地亦成奢望。

这其中并非筋骨之劳,乃是灵魂深处灯火渐次熄灭后的冰冷。

只不过有的人咬咬牙挺过去了,或者幸运地抓住一根稻草苟活下来,也有不幸者留下永远的孤寂。

人活着真的非常不易,甚至寻个安静角落,有树可倚,有景可望,得以将这副不堪重负的躯壳轻轻放下。

如此微末之愿亦不可得,思之岂不悲怆。

这世间的悲苦,往往不在于山河倾覆,而是无声无息的个体沉没,无可奈何的生命退场。

当我们奔忙于各自的人生,偶见他人眉间倦色,亦不过匆匆一瞥,终究是擦肩而过的陌路,其实谁都顾不上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人世熙攘,亦各自营营。

黄某所寻觅的“人少、树不错、风景又好”之处,何尝不是对美的最后眷恋。

生命最黯淡无力的时刻,她其实依旧倔强地坚持着对宁静与优雅的向往。

未经她人之苦,不必追问何以至此,也不必唏嘘何不再忍,更不必以庸常的道德尺规去丈量那颗决意告别尘世的心。

死亡是她为自己选择的宁静,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默然目送,不予打扰。

这是一种善良悲悯,亦是一种救赎解脱。

有道是世间万苦人最苦,佛家认为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从哭哭啼啼来到人间,到赤条条离开尘世,对于无数普通人来说,这个过程就是对苦难的吞咽。

曾经豪情万丈地想拯救全世界,解放全世界,到头来才发现能把自己的人生安顿妥当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这就是世界的真相,这就是人活着的本质。

正因为如此,反倒更加理解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所在,没有什么远大理想的苟活反倒能够让人幸福起来。

反之,思考太多,想的太多,太过善良,太过悲悯,很容易陷入浊不可测的深渊。

黄某安静地走了,像一片秋叶归于土壤,没有留下一丝一毫惊扰。

人间依旧车马喧嚷,只是少了一个骑不动的人。

逝者已矣,生者哀思。

当疲惫者得享永眠,当落叶轻覆一个孤寂的灵魂,

而我们这些仍旧活着的人,则需要给自己留一束微光,无论如何都要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明天中午,别点预制菜,去楼下吃一口锅气呛鼻的炒面,跟摊主说声“多放辣椒”,让火苗舔一下锅底,让油盐酱醋在舌尖吵架,让全世界都知道——你还吃得动,你还讲得动,你还骑得动。

《芙蓉镇》里,姜文对着刘晓庆说:「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因为,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

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

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0 阅读:0
庚黑星君

庚黑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