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IPM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以乳头状生长和黏液分泌为特征的胰腺肿瘤,多数为良性或低度恶性,但存在恶变风险。
核心特点
1. 发病部位:可发生于主胰管、分支胰管或两者同时受累,不同部位的肿瘤恶变风险和治疗策略不同。
2. 恶性潜能:多数为惰性生长的良性肿瘤,但主胰管型IPMN、直径较大(>3cm)或伴有异常症状的肿瘤,恶变概率较高,可能发展为胰腺癌。
3. 症状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进展后可能出现腹痛、腹部不适、黄疸(肿瘤压迫胆管)、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式: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EUS),可清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胰管扩张情况。
治疗原则:
对于低风险的分支胰管型IPMN(直径<3cm、无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每6-12个月复查影像学)。
对于主胰管型IPMN、肿瘤直径>3cm、伴有症状或影像学提示恶变倾向的情况,需尽早进行手术切除,以降低恶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