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威海土地上,你可能有种时空错乱的恍惚感。 凌晨5点,荣成石岛港的渔民刚刚收网归来,满嘴说着外地人听不懂的威海话。
但再过4个小时,威海城区写字楼里的年轻人就操着一口普通话,讨论融资方案和北上广的房价。 而在几十公里外,文登乡间的老人正在制作巨大的枣饽饽来供养祖先,蒸汽锅里蒸腾着千年农耕文明的余温。 这一切都让外地人感觉有些懵。这么反差强烈的画面,难道真的都属于一个威海? 为什么威海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看一看威海的地理。这里山海为界区隔明显,一条昆嵛山脉如巨龙横卧,硬生生将威海劈成两半。
山北边是文登和乳山,这里拥有大量平原,麦浪滚滚,果园连绵。这里的人,骨子里就浸透着胶东农耕文明的踏实和保守。 他们闲聊时的方言尾音极为浓厚,哪怕我母亲家就是威海,也经常听到威海腔,但我听我妈娘家人说话,也和听天书差不多。 山南边则是环翠区,荣城临海带,这里却是海洋的天下,这里的人说话没有太多的方言,却带有赶海人的干脆。
就是这样一山两脊,将威海分成了两种口音以及两套生存逻辑。你站在昆嵛山顶往东望,就清楚了什么叫做十里不同天。 而在经济维度上,威海的割裂更具有戏剧性。荣成和环翠区是威海的经济引擎,荣城拥有北方最大渔港石岛,2024年海产品总量超过了百万吨,大量冷链物流车昼夜不息驶往全国。 环翠区拥有大量投行精英,他们敲着键盘指点着江山,话里话外全都是千万级别的项目,没事还愿意跑到咖啡馆里喝上一杯拿铁。
但一旦跑到乳山银滩,画面就完全不一样了。这里有空置率高达40%的海景公寓,当年就连我们青岛这边都有人过去看房子,而且还是乘坐着免费的看房专车过去的。可现在,大片无人亮灯的建筑就孤零零坐落在那里。 而内陆一点的文登和乳山,则以工业发展为优先。文登的机电和汽车配件工厂做得相当不错,也吸引了不少工人,他们下班后喝上一碗猪脚姜,也能赶走一天的疲劳。 差距最大的就是饭桌上的分裂。荣成的海鲜宴绝对太生猛了,好多东西都直接生吃,本地人说生吃的东西是“血受”,意思就是非常鲜美,但外地人确实很不习惯。
而文登那边则仍然保留了农耕文明的仪式感,过年时祭祀的枣饽饽和脸盆一样大,上面还有龙凤呈祥的图案,他们认为,这是土地赋予他们的厚重与温暖。 为什么威海会这个样子呢?威海现在既有本土胶东的0本地人,还有大量的东北移民,这些人上世纪闯关东,现在又回来养老,又重塑了部分社区生态。 而随着威海吸引人才力度的加强,环翠区和高新区都有大量高知识人才涌入,他们讲的是普通话,做的都是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又把一线城市的繁华和生活带到了威海。
这三类人都享受着同一片海,脚下踏着的是同一片土地,但是生活习惯却完全不同。而这,也偏偏是威海的真实魅力所在,也是一个鲜活城市茁壮成长的底气。
晴空万里
请问海阳西边的这个红色的 陵 字是啥意思?
西周 回复 09-15 09:13
胶东丘陵,你不懂地理吗?
晴空万里 回复 西周 09-15 13:56
你聪明绝顶了 人才
花花太岁
第一次知道文登和乳山在昆嵛山北边,环翠在昆嵛山南边,我可能去的是个假的威海。
遒铮
地理都她妈不懂,昆嵛山是把烟台和威海分开的,还把威海一份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