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蔡澜做了“今夜不设防”的主持人,每次上节目就拿6万块钱,但蔡澜却不好

文史充点站 2025-09-14 00:53:44

1989年,蔡澜做了“今夜不设防”的主持人,每次上节目就拿6万块钱,但蔡澜却不好意思拿。 蔡澜把兴趣变成赚钱工具这件事,确实值得琢磨。他母亲曾经告诉他,要把喜欢的事情研究透,成为专家后自然能赚到钱。   14岁时,蔡澜就开始给电影杂志写影评赚稿费。那时候他每天泡在录影房里,一部经典电影能反复看50多遍,不是为了消遣,而是在分析镜头语言和表演技巧。   这种深度研究的习惯让他在留学日本时如鱼得水。因为精通日语又懂电影,邵氏影业直接聘请他做驻日经理,后来回香港升任监制,年薪达到百万港币。   上世纪80年代末,蔡澜和倪匡、黄霑合作创办了《今夜不设防》,这档深夜访谈节目在香港引起轰动,收视率一度超过同时段所有节目。   节目的成功在于它打破了传统访谈的严肃框架,主持人和嘉宾可以喝酒抽烟,聊天内容完全不设限,这种轻松的氛围让明星们说出了很多平时不会透露的真话。   据当时的报道,蔡澜每期节目能拿到6万港币的主持费,他曾经开玩笑说这钱拿得“不好意思”,因为录节目的过程太享受了。   节目停播后,蔡澜将注意力转向美食领域,他开始带着朋友到世界各地寻找特色美食,将这些经历写成专栏文章,还制作成电视节目。   《蔡澜叹世界》和《蔡澜叹名菜》成为TVB的长期热播节目。蔡澜在节目中展现的美食知识和生活态度,逐渐为他赢得了“食神”的称号。   有了知名度后,蔡澜开始尝试商业化运作,他先在日本推广普洱茶,创立“暴暴茶”品牌,利用自己在日本的人脉和影响力打开市场。   回到香港后,他开设了“蔡澜美食坊”,这家店不大,但因为有蔡澜的招牌,很快成为美食爱好者的打卡地点。   2010年代,蔡澜又推出了“蔡澜越南粉”和“蔡澜港式点心”,这些品牌都带有明显的个人标识,消费者买的不只是食物,更是对蔡澜品味的认同。   到2024年,“蔡澜点心”在全国已经开设了100多家直营店,这个数字说明他的个人品牌确实有商业价值,消费者愿意为这个名字买单。   蔡澜很早就意识到内容的价值,他写专栏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生活感悟,积累了大量忠实读者,这些读者后来成为他各种产品的潜在客户。   他的网店“蔡澜花花世界”主要销售茶叶、调料等食品,虽然价格不便宜,但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说明粉丝的购买力和忠诚度都很高。   从14岁写影评到现在80多岁还在经营品牌,蔡澜的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把兴趣爱好研究到专业水平,确实能够创造经济价值。   他的成功有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专业深度,不管是电影、美食还是生活方式,他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和实践。   其次是个人品牌的建立,通过电视节目和文字作品,蔡澜在公众心目中建立了“生活家”的形象,这个形象为他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信任背书。   第三是商业嗅觉,他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机会,及时将个人影响力转化为商业价值,而且选择的都是与个人形象匹配的领域。   蔡澜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即使到了晚年,他仍然愿意尝试新事物,这种状态让他的内容始终有新鲜感。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兴趣爱好并不只是消遣,如果愿意深入研究并找到合适的变现方式,完全可能成为事业甚至财富来源。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积累和机遇配合。蔡澜从14岁开始写影评,到真正建立起个人品牌,中间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 你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吗?有没有想过将它发展成副业或者主业? 信源:青岛新闻网. 蔡澜现身青大与00后分享“有趣人生”:不要安分守己

0 阅读:53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