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曾说:“现在你可以批评莫言,而过去你不能批评浩然,这就是进步!”这一观点背后所反映出的,远不止是两位作家个体境遇的变迁,更是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在思想、文化、社会氛围等多维度上发生巨大进步的生动写照。 过去不能批评浩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高度统一,文化创作紧密围绕着政治宣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展开。在这种环境下,文学作品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鼓舞士气、宣传政策、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浩然的作品正是契合了这一时代需求,成为那个时期文学创作的典范,受到广泛推崇。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较为单一,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声音很难有表达的空间。对浩然作品的批评,可能被视为对当时主流文化导向和社会建设理念的挑战,这在那个时代是难以被接受的。 而如今可以批评莫言,恰恰体现了中国社会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巨大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思想上,人们摆脱了过去单一意识形态的束缚,拥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更包容的心态。文化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各种文学流派、思潮不断涌现,读者的审美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大幅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标准。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是过去无法比拟的,读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不同的观点和评价,形成活跃的文学批评氛围。莫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这种争议并非坏事,它反映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对多元文化的追求。人们敢于表达对莫言作品的不同看法,无论是从文学技巧、主题深度还是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批评,都说明社会给予了文化创作和评论充分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创新,让作家能够在更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创作,推动中国文学不断走向世界。 白岩松的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社会进步的独特视角。从对浩然作品的不可批评到对莫言作品的自由批评,这一转变映射出中国社会在思想解放、文化多元、信息传播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回想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这个时期,文学市场逐渐走向商业化,通俗文学和流行文化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而严肃文学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莫言作为一位坚持严肃文学创作的作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股浪潮的冲击,他的创作陷入了低谷。 在这个困境中,莫言并没有选择迎合市场,而是坚守自己的文学初心,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他深知,文学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一种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表达。因此,他在创作上更加注重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努力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本质问题。 在创作陷入低谷的这段时间里,莫言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历程,他意识到自己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创新,而应该更加关注作品的内容和价值。他深入到生活的底层,观察和体验普通人的生活,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他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和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与坚守,莫言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创作状态,重新找回了创作的热情。在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点,在题材和主题上进行了更加广泛的探索,对历史、人性、社会问题等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 1995 年,莫言推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丰乳肥臀》。这部作品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风云变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人性的挣扎与坚守。小说以母亲上官鲁氏为主线,讲述了她在动荡岁月中养育九个孩子的艰辛历程。上官鲁氏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压迫、战争的磨难以及社会变革的冲击,但她始终以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母爱,支撑着整个家庭。 她的形象,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也是莫言对母性和人性的赞歌。在那个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的年代,上官鲁氏不仅要面对物质的匮乏和生活的艰辛,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她的丈夫无能,为了延续香火,她不得不与其他男人结合,生下了八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种违背传统道德的行为,让她遭受了无数的指责和羞辱,但她为了孩子,默默忍受着一切。她的坚韧和勇敢,令人敬佩不已。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以及在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渺小与无奈。同时,莫言也在小说中探讨了人性的善恶、美丑,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扭曲和挣扎。上官家族的成员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时,展现出了不同的人性特点。有的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有的人则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这种人性的对比,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
还有人性吗,这个时候说这种话🌚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