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墨西哥经济部长宣布,墨西哥正寻求对来自中国及其他与墨方没有贸易协定国

鉴清评趣 2025-09-13 10:42:00

9月10日,墨西哥经济部长宣布,墨西哥正寻求对来自中国及其他与墨方没有贸易协定国家的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和纺织品征收最高达50%的关税。 根据墨西哥经济部提交国会的草案,此次关税调整涉及1371个关税代码,覆盖轻型汽车、发动机组件、轧钢、布料、玩具等14个行业,总价值约520亿美元。 其中汽车行业首当其冲:中国产汽车关税将从现行的20%直接翻倍至50%,零部件税率则按发动机、变速箱等类别划分,最高同样达到50%。 墨西哥官方给出的理由直指“价格倾销”——埃布拉德声称,中国进口汽车价格低于墨西哥设定的参考价,导致本土车企竞争力受损,而汽车产业关联着32万个就业岗位。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墨西哥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5%,墨西哥已取代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最大海外市场。比亚迪、奇瑞等品牌在墨西哥建厂或布局销售网络,特斯拉墨西哥超级工厂也依赖中国供应链提供零部件。 这种“你中有我”的产业融合,让关税调整显得格外微妙:墨西哥本土车企既需要中国零部件降低成本,又担心整车进口冲击市场份额。 墨西哥的关税决策并非孤立事件。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初便持续向墨西哥施压,要求其效仿美国对华关税政策,作为《美墨加协定》(USMCA)审查的交换条件。 该协定规定汽车零部件北美本地化比例需达75%,且40%-45%的汽车价值须由时薪16美元以上的工人生产——这条“高薪工人条款”直接针对中国供应链,而墨西哥若想维持USMCA框架下的关税豁免,就必须在贸易政策上向美国靠拢。 更现实的压力来自财政缺口。墨西哥2024年预算赤字创1980年代以来新高,关税收入成为填补亏空的重要手段。以汽车行业为例,关税从20%提至50%预计可为政府增收12亿美元,但代价是中国品牌在墨市场份额可能从18.1%大幅下滑。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算计,暴露出墨西哥在美中贸易战夹缝中的艰难处境。 面对墨西哥的关税大棒,中国车企已启动应急方案。比亚迪墨西哥分公司负责人透露,公司正评估将部分整车生产转移至墨西哥本地,通过“中国组件+墨西哥组装”模式规避高额关税。这种策略与特斯拉墨西哥工厂的运营逻辑一致——后者因北美零部件占比达75%,目前享受零关税待遇。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9月11日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墨经贸合作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这种表态为后续反制留出余地:若墨西哥最终实施关税,中国可能对墨西哥输华石油、电气设备等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或通过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墨西哥的关税调整正在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韩国、印度等同样未与墨西哥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其钢铁、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成本激增压力;美国车企则可能借机扩大在墨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北美供应链闭环。 而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如Shein、Temu,已因墨西哥8月将2500美元以下包裹关税从19%提至33.5%而调整物流策略,此次关税升级或将迫使更多企业重新规划拉美市场布局。 这场关税博弈的本质,是全球化退潮下各国对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墨西哥试图通过贸易政策在中美之间走钢丝,但能否避免“两边不讨好”的结局,仍需观察国会审批进度、美国后续施压力度,以及中国反制措施的落地效果。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或许是:未来在墨西哥街头,中国品牌汽车的售价可能大幅上涨,而这场涨价背后的地缘政治角力,远比价格标签本身复杂得多。 你认为墨西哥的关税政策能真正保护本土产业吗?中国车企该如何应对这场贸易风暴?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1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