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抛售美债”,美财长刚嚣张直言,表示中国真的不敢抛售美债,便被狠狠给他上了一课:中日英三大债主便齐抛美债,美国股市狂跌7万亿! 2025年1月,美国政府突然收紧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白宫放话要对任何继续购买伊朗石油的国家实施“次级制裁”。这一招被市场普遍解读为针对中国——作为伊朗原油的最大买家,中国能源供应链面临直接冲击。 但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政府在6月突然改口,允许中国继续进口伊朗石油,甚至邀请中国增加美国原油采购。这种180度大转弯的背后,是美国页岩油产业对出口市场的依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一旦转向其他供应商,美国石油产业将遭受重创。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暴露了美国在能源博弈中的战略焦虑。 能源领域的博弈只是表象,真正的较量在金融市场展开。2025年上半年,美国财政赤字飙升至1.3万亿美元,国债利息支出超过全年军费开支。为了填补这个无底洞,美国只能不断发行新债,但市场信心却在持续流失。 2月18日的数据显示,中日英三大债主集体减持美债,其中英国单月抛售441亿美元,力度堪称罕见。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在减持美债的同时,连续六个月增持黄金,黄金储备跃居全球第六。 这种“去美元化”的操作,与美国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威胁对金砖国家征收100%关税等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当美国把美元当作政治武器时,其他国家自然要寻找替代方案。 资本市场的反应比官方声明更真实。就在美债被抛售的同一天,美国科技股遭遇血洗。ASML财报显示全球EUV光刻机订单大幅下滑,直接打击了芯片、AI等高科技产业的信心。 微软、苹果、英伟达等七大科技巨头市值单周蒸发7万亿元,连特斯拉这种“特朗普概念股”也重挫12.54%。这场暴跌看似由技术性因素引发,实则是市场对美国经济基本面的集体投票:当36万亿美元国债像定时炸弹般悬在头顶,当“科技霸权”遭遇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挑战,美股的泡沫还能撑多久? 回顾整个事件的时间线,会发现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美国试图通过“脱钩断链”遏制中国发展,却在能源、科技、金融等领域遭遇反制;华盛顿用关税大棒威胁他国,却不得不面对盟友的离心离德——日本一边参与对华围堵,一边将对华出口额维持在19%的高比例。 德国大众、法国空客等企业加大在华投资;英国甚至将部分黄金储备从纽约运回本土。这些微妙的变化,都在印证一个事实:在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的今天,任何单边主义行为都会遭遇反噬。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的战略定力。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和技术封锁,中国没有陷入“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而是通过推动区域合作、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等方式化解压力。 比如上海能源交易所推出人民币计价原油合约,东盟国家签署本币贸易协定,沙特接受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这些动作看似分散,实则正在编织一张去美元化的新网络。 如今回看贝森特“中国不敢抛售美债”的言论,更像是一种色厉内荏的表演。当中国持仓规模从巅峰时期的1.2万亿美元降至7590亿美元,当全球央行对美元的信任持续流失,当美国科技股的泡沫被现实戳破,这场经济博弈的胜负似乎已经分明。 不过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美国会调整其霸权思维吗?全球货币体系将如何重构?中国又该如何在复杂局势中保持战略主动?这些问题,或许需要更长时间来回答。 那么,你觉得在这场经济博弈中,哪个国家的策略更胜一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中国不会抛售美债”,美财长刚嚣张直言,表示中国真的不敢抛售美债,便被狠狠给他上
鉴清评趣
2025-09-09 11:40:18
0
阅读:130
Jacky.Gao
这个老女人不是拜登时代吗?